长三角之窗
焦点速览

健康长三角一周焦点速览(2020.5.25-5.31)

2020-05-31

NO.1 政府动态


▪ 国家医保局等五单位:部署高质量打赢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战任务

近日,国家医保局办会同财政部、卫生健康委、税务总局、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高质量打赢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战的通知》,主要内容有:一、坚定决胜医疗保障脱贫攻坚的信心决心。二、全力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应保尽保。三、稳定巩固三重制度综合保障。四、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地区堡垒。五、从严从实做好问题整改。六、持续优化监管和经办服务。七、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接续衔接。(医保局网站


▪ 全国老龄办: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做好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广大老年人特别是独居、高龄、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在生活、就医、照护、心理健康等方面面临一系列实际困难和问题。近日,全国老龄办印发《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做好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的通知》,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的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充分认识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做好老年人健康服务,做好社区居家老年人和入住机构老年人照顾服务,强化对老年人的兜底民生保障,加大对为老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国家卫建委网站)


▪ 上海市:上海出台25条意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5月25日,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中的独特作用、发展中医药产业等7个方面25条意见。上海将实现中医药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中的全覆盖,并在中医肝病、中医肿瘤、中医外科、中医针灸推拿和康复等专业领域争创一批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上海发布)


▪ 上海市:上海成人吸烟率“六连降”

5月29日,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世界无烟日”新闻发布会,发布2019年本市公共场所控烟状况与成人烟草流行调查核心数据等最新信息。调查结果显示:本市成人吸烟率已实现“六连降”,但二手烟暴露率有所反弹,市民对二手烟危害认知不足亟待关注。(解放日报)


▪ 江苏省:百名“江苏省名中医”出炉

近日,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表彰江苏省名中医的决定》,授予马小平等100名同志江苏省名中医称号。这次省名中医是时隔18年后再次评选。此前,江苏省分别于1979、1994、1995和2002年先后开展了4批省名中医评选,共评出省名中医(含名中西医结合专家)434名。这些名医名家身体力行,坚守临床、著书立说、奖掖后学,对凝聚行业力量、树立行业形象、引领行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健康江苏公众号)


▪ 江苏省:建立职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

5月26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近日正式发布《关于建立省级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0年底,江苏将基本完成省级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制度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再用三年左右时间,构建起满足药品监管要求、具有江苏特点的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体系。(南京日报)


▪ 江苏省:无锡梁溪试行“药品区块链监管模式”

5月27日,据无锡市梁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息,该局将在全区范围内试行“药品区块链监管模式”,通过“检查员站+工作站+监督员站”相互协作,共治共管,合力保障药品安全。这种新型监管模式在全省尚属首创。(江南晚报)


▪ 浙江省:浙江今年要建500个24小时“网订店送”药房

近日,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医疗保障局印发《2020年浙江省24小时“网订店送”药房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今后在浙江,群众购药可以享受到24小时“外卖式”的服务体验。24小时“网订店送”药房建设是以“药品线上浏览、在线支付、线下配送”为支撑的O2O模式,在现有的连锁药店的基础上,动员落实一批(500个)质量管理规范、有社会责任担当、守法意识强、信用等级良好的连锁药店,升级为24小时“网订店送”药房。(浙江发布)


▪ 浙江省:7月1日起,杭州全市全域启用智能化残疾人证

近日,据杭州市残联消息,从今年7月1日起,杭州全市全域将启用第三代智能化残疾人证。杭州各区、县(市)残联将在今年6月30日前完成全市22万持证残疾人的换证工作,并送证上门。第三代智能化残疾人证与纸质残疾人证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封装有集成电路芯片,具有身份识别、残疾人基本服务和需求状况信息、社会公共服务等多种应用功能。(人民网-浙江频道)


▪ 安徽省:铜陵市院前院内协同救治信息平台试运行

近日,铜陵市“院前院内协同救治信息平台”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部署和调试,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该市“智慧急救”体系建设继“互联急救+志愿者”和“微急救”服务之后又落下重要一子,为铜陵市“五大救治中心”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安徽卫健委)


▪ 安徽省:蚌埠走进互联网+医保时代,看病报销可“一指办结”

5月26日,蚌埠市医保电子凭证上线仪式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正式启动。从此,当地百姓看病拿药、医保查询、看病报销等可以像“网购”一样方便,快捷,“一指办结”。(中安健康网)


▪ 安徽省:黄山市建立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筑牢基层卫生服务“网底”

近日,黄山市政府下发《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创新完善乡村医疗人才招引、培养、使用、管理机制和政策,建立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筑牢基层卫生服务“网底”。黄山市明确“2020年底前消除所有村医“空白点”。(安徽卫健委)



NO.2 院校动态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与耶鲁大学全球公共卫生政策研究方向双边论坛成功举办

5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与耶鲁大学全球公共卫生政策研究方向双边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行。本次论坛以“未来世界的公共卫生体系”为题,主要探讨了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中、美两国如何相互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策和举措,探索开发出可适应其他国家的公共卫生管理系统,探讨和确定未来可行的研究方向和具体的双边合作项目。(上海交通大学网站)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第九人民医院临床联合研究中心揭牌 

5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手术机器人学术研讨会暨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第九人民医院临床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手术机器人临床研究中心召开。中心采取交大、九院同步管理模式,通过项目引导开展具体工作,双方信息共通、知识产权共享。目前已入驻眼眶外科手术机器人、颅颌面截骨机器人、颌骨重建机器人以及听觉植入手术机器人4个研发团队,加速推进医院有学科特色、前期研究成熟的手术机器人迈向临床转化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网站)


▪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成立儿童脑科学中心

5月28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正式签约,双方合作创建成立“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脑科学中心”。中心的创立,走出了一条“基础-临床协同创新”的新路,将重点聚焦“发育脑”与“儿童疾病脑”两大研究方向,开展基础与临床相关研究,旨在通过对大脑与认知、情感、智力等关系的探索与研究,解析中国儿童脑智发育的独特规律,从而为提升中国儿童智力开发与发展水平奠定科学基础;针对青少儿心理障碍、多动症、常见生长发育问题等找到循证、评估和干预措施;为AI模拟人脑算法创造发展前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网站)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新华医院分别上线互联网医院

近日,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新华医院分别上线互联网医院。支持在线复诊、在线咨询、健康档案、处方医嘱等服务。九院互联网医院门诊目前开设老年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血液内科、呼吸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口腔科开设有口腔正畸科和口腔黏膜科。新华医院目前开放的为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儿内科、儿心脏中心、儿外科、皮肤科等六个科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网站)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九院宋怀东课题组发现甲亢伴低钾周期性麻痹症发病机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九院宋怀东课题组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伴低钾周期性麻痹症(TPP)是一种新的甲亢类型,和普通甲亢有不同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案和预后不同,团队还构建了TPP分子预测模型,成果分别发表在JAMANetworkOpen和内分泌学国际著名的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杂志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网站)


▪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首个间质性肺病风险预测模型在线发表

近日,国际著名医学杂志《胸》(CHEST,SCI收录,影响因子9.657》在线发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鲍春德教授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无肌病性皮肌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死亡风险预测模型(FLAIR模型)。这是国际上第一个用于预测此种疾病死亡风险的模型,它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据该风险分层为患者提供精准的治疗方案,有利于大大降低该类患者死亡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网站)


▪复旦大学:发布“公共卫生学科群行动计划”   成立唐仲英公共卫生高等研究院

5月26日,复旦大学发布“公共卫生学科群行动计划”,同时宣布成立唐仲英公共卫生高等研究院,将通过构建医防结合和医教研协、基础硏究到应用的全链式科研创新体系,提高公共卫生跨学科复合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中国特色公共卫生学科发展模式和道路。“行动计划”从加快构建高水平公共卫生学科群、加强一流师资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构建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全链式”多学科协作科研攻关体系、切实增强服务社会的能级等方面提出复旦大学的整体性解决方案。复旦大学网站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意识研究团队联合探究基于汉语语义理解的不同意识水平意识障碍患者的诊断与苏醒预测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毛颖教授和吴雪海教授的意识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王立平研究员团队最新合作成果以《意识障碍患者语言加工深度的评估》(“Assessing the depth of language processing in patients with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为题在《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IF=21.126)上以研究长文形式在线发表。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将一种基于汉语语义理解的听觉范式应用于意识障碍病人残存意识检测和苏醒预测中。(复旦大学网站


▪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课题组研究揭示增加社会距离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影响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课题组研究揭示增加社会距离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影响。日前,相关研究成果以《人群接触模式的变化塑造了中国新冠肺炎暴发的传播动力学》(“Changes in contact patterns shape the dynamics of the COVID-19 outbreak in China”)为题,在线发表于《科学》(Science)主刊。本研究对武汉和上海采取的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社会距离引起了人群行为的改变,可大幅降低人均每日接触人数,将主要接触控制在家庭内部,从而有效减少了新冠病毒的传播。(复旦大学网站)


▪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王磊、桑庆团队发现人类卵子成熟障碍新致病基因并探索干预策略 

近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教授王磊和副研究员桑庆团队联合国内多家生殖中心,研究发现了导致人类卵子MI期阻滞的第二个突变基因TRIP13(第一个突变基因为团队于2016年发现的TUBB8),并发现了不同的隐性突变类型导致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纯合无义突变引起Wilms tumor,纯合/复杂合错义突变引起女性不孕及卵子MI期阻滞)。同时,针对患者突变卵子进行了非基因编辑的分子干预,逆转了疾病表型,为未来患者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5月29日,相关研究成果以《TRIP13基因错义突变引起女性不孕及卵子成熟期阻滞》(“Bi-Allelic Missense Pathogenic Variants in TRIP13 Cause Female Infertility Characterized by Oocyte Maturation Arrest”)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遗传学杂志《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复旦大学网站)


▪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徐驰课题组研究揭示人类的气候生态位

近日,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徐驰课题组与欧洲和美国学者组成的生态学、考古学和气候学交叉合作团队开展研究发现,过去六千年以来,在全球尺度上人类一直分布在较为稳定的气候条件下(称之为"人类的气候生态位")。研究者进一步发现,如果全球人口想要继续维持在该气候生态位上,按当前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到2070年时约1/3的人口将面临移民压力;有效缓解气候变化则可以显著减弱这种负面影响。这项由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徐驰教授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Marten Scheffer教授共同领导的研究于近期正式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南京大学网站)


▪ 苏州大学:国重室王殳凹教授课题组在辐射剂量计材料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王殳凹教授课题组在辐射剂量计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Emergence of Radical-Stabilizing Metal-Organic Framework as a New Generation of Radio-Photoluminescence Dosimeter”为题于5月20日在线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杂志上。该研究所关注的辐射光致发光性能是铀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领域的一个全新方向,由于MOF的可设计性,本项目的研究将极大地丰富剂量计材料的多样性,并使材料适用于多种实际应用场景。苏州大学网站


▪ 浙江大学:浙大学者发明“量脸定制”护目镜,佩戴更舒适保护更周全 

近日,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昆教授团队近日研制出一款“量脸定制”的护目镜,该护目镜通过三维测量每个佩戴者的脸部形状生成完全贴合的个性化定制,并利用3D打印技术完成生产,解决了护目镜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问题,并能为佩戴者提供更周全的保护。(浙江大学网站)


▪ 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侯陵研究团队在视网膜变性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侯陵研究团队在新一期国际著名Flagship期刊《eLife》在线发表了题为“KIT ligand protects against both light-induced and genetic photoreceptor degeneration”的学术论文。该研究利用光诱导视网膜损伤模型,基于高通量全转录组测序的分析、并结合腺相关病毒(AAV)基因递送技术以及多种遗传病小鼠动物模型,发现了KITL/KIT信号通路在光诱导视网膜损伤过程中被激活,通过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以及下游分子血红素氧合酶-1(HMOX1)来抑制视网膜变性,为治疗视网膜变性相关疾病提供了潜在的靶点。(温医大网站)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先研院打造“脑机智能联合实验室”

5月25日,位于合肥高新区的中科大先研院与华米科技联合宣布,共同建立“脑机智能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成立后,计划开展非侵入式和侵入式脑机接口研究,重点聚焦在情绪识别、睡眠健康、癫痫检测、脑语义解析等领域,以脑电信号为信息载体结合智能可穿戴设备开展系列研究,突出脑机智能特色。(中科大网站)




NO.3 产业动态



▪ 上海市:第五届上海合理用药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5月28日,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药学会、上海市医院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市临床药事管理质控中心、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上海市社区卫生协会承办,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解放日报社支持的“第五届上海合理用药高峰论坛”在沪成功举行。来自政府主管部门以及上海市医疗机构、学界研究者、群众组织代表、企业代表等共计600余参会者围绕“深化合理用药,提升健康素养”的主题,就有关合理用药政策、后疫情下多学科合作模式与合理用药、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的药学工作以及互联网医院药学服务等内容进行了分享与讨论。上海药讯


▪ 上海市:上海医药与松江区积极推进战略储备资源对接

5月29日下午,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松江区办公中心举行。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上海医药将充分发挥在供应链渠道和专业化服务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下属全资子公司上药控股有限公司与松江区内的药品、医疗器械企业对接,采购药品、医疗器械及医疗防护用品(如口罩、防护服等)等作为战略储备资源。松江区政府将为上海医药积极对接区内相关生物医药企业资源、为其采购战略储备资源提供支持。(上海医药)


▪ 上海市:上海之江生物核酸检测提速 有望使上海等地未来核酸筛查提速6—7倍

近日,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半个多月高强度攻关取得重要突破——将核酸检测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左右缩短到1小时左右。该企业还储备了8份样本混合检测技术,有望使上海等地未来的核酸筛查提速6—7倍。(上海热线)


▪ 江苏省:分子影像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商米度生物完成战略投资融资

近日,分子影像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商米度生物完成战略投资融资,投资方为东城药业。米度生物是国内首家分子影像医药研发外包(MI-CRO)企业。其分子影像核心技术具有活体显像、动态定量、自身对照、连续观察等突出优点,可帮助药企大大缩短药物研发周期、降低失败风险、加快新药上市。米度生物利用世界先进的放射标记(Radiolabeling)和分子影像(Molecular Imaging)技术,可以为海内外客户提供药物筛选、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学评价等新药研发整体解决方案和外包技术服务。(新浪医药 )


▪ 江苏省:江苏新元素医药完成约3000万美金B轮融资

近日,江苏新元素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完成约3000万美金的B轮融资,推进其痛风创新药ABP-671完成全球2期临床研究。本轮融资由丽珠医药和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凯泰资本和达晨财智跟投完成。新元素医药是一家以代谢性疾病和抗肿瘤创新药研发为核心的生物医药公司,其痛风创新药具有良好的疗效和显著的安全性优势,有望为全球痛风患者带来福音。公司也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和抗肿瘤等领域有布局。此前,新元素医药已合计完成近亿元人民币融资,本次B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完成ABP-671在美国和亚洲的2期临床及后续临床试验,以及NASH药物的临床前与早期临床研究。(新浪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