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政府动态
▪ 国务院:从今年开始,重点支持四大工程医疗项目建设
7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总结了2020年医改工作进展,介绍了202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有关情况。建立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今年开始,将重点支持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补短板工程、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这四大工程共计14个方向的项目建设。(搜狐网)
▪ 国家卫健委:孙春兰在福建调研时强调 加大力度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让更多群众享受改革成果
7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福建厦门、三明调研医改工作并召开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座谈会。她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福建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力度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进一步拓展“三医”联动改革成果,更好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调研期间,孙春兰到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了解“三医”联动改革、县域医共体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新冠病毒疫苗和诊断试剂研发等情况。她希望福建省发扬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继续为全国医改作出示范和表率。(新华网)
▪ 国务院: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进一步推动医保服务高效便民等
7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推动医保服务高效便民;确定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若干政策措施;决定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推出支持碳减排的措施。会议确定,一是重点面向数亿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等群体,加快推进住院、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结算服务。二是优化定点医疗机构总额预算管理,推进现有试点形成经验,抓紧推广。三是统一规范和优化医保办理流程,简化办理环节和材料,推行医保报销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办成。依托“互联网+”,实现医保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四是强化全过程监管,完善法规,依法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诱导住院、虚开发票、滥用药物等行为,守好用好群众“保命钱”。(中国政府网)
▪ 国家药监局:国家药监局召开加强疫情防控医疗器械质量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7月7日,国家药监局召开加强疫情防控医疗器械质量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总结前一阶段疫情防控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分析当前监管工作形势,对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监管再强调、再推进、再落实。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徐景和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各级监管部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对照今年初全国药品监管工作会和医疗器械监管年度工作会议要求,将做好常态化下疫情防控医疗器械监管作为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提高敏锐性,强化执行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更加有力举措,严守质量安全底线,抓紧抓实抓细各项监管工作,巩固来之不易的监管成果,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国家药监局官网)
▪ 上海市:上海复星医药与台湾企业签署新冠疫苗销售协议
7月11日,上海复星医药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该公司所属复星实业与台积电、鸿海及永龄基金会日前已签订mRNA新冠疫苗的销售协议。根据协议,复星实业将向上述采购方销售共计1000万剂该款疫苗。上海复星医药负责人表示,公司将依照协议及正常商业规则向台湾地区供应疫苗,期待以此帮助台湾同胞加强疫情防控。据了解,台湾一些县市和民间社团目前也在与上海复星医药洽商采购疫苗事宜。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曾表示,岛内有意愿的县市、民间机构和企业等可以依照正常商业规则洽购,我们希望台湾民众早日用上急需的疫苗。(解放日报)
▪ 上海市:岳阳医院崇明分院新院开诊
7月8日,岳阳医院崇明分院(崇明第三人民医院)新院建设工程和医院整体搬迁完成并开诊。位于庙镇的新院设置床位380张,其中康复床位192张,康复治疗面积达1500平方米,医院性质也将由综合性医院转变为中西医结合医院,将建成以提供中西医结合和康复治疗为特色的医疗服务、兼具综合能力的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这也将是崇明区唯一一家中西医结合医院。(解放日报)
▪ 上海市:沪青少年发展“十四五”规划出炉!
近日,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十四五”规划出炉,设定培育青少年核心素质、激励青少年创新贡献、推动青少年共治共享三大任务举措和十二个建设领域。在重点事项中确立“上海青少年‘活力创城’五年行动计划”。(青春上海微信公众号)
▪ 上海市:临港生命蓝湾对标全球药谷创新创业生态
近日,连通浦东机场和临港新片区的两港大道快速路正式通车。从机场出发20分钟后,行驶在崭新的高架路上,远远望去,一排排流光溢彩的“书架式”建筑跃入视野。生命蓝湾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去年年初一期厂房竣工,年底实现入驻率100%,跑出了园区竣工当年满员入驻、实现投产的厂房建设新速度。因其独特外观和产业集群快速完善的现状,如今已是临港新片区和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界的“网红厂房”。新通车的高架让“网红厂房”登上C位,厂房这样造,不为“出圈”,为的是精准服务生物医药企业需求,抢抓新兴产业发展的窗口期。(解放日报)
▪ 江苏省:帮扶困难老人困境儿童 近10亿元补贴残疾人,江苏省全力以赴关爱困难群众
7月9日,江苏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开展困难群体关爱行动新闻发布会上,省民政厅、团省委、省总工会、省妇联、省残联以及扬州市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关爱困难群体务实举措以及推进计划。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扎实做好基本民生保障。政府与社会持续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为群众办实事,要有主动发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意识。(新华日报)
▪ 江苏省:张敬华在省残联七届主席团四次全会上强调,奋力谱写江苏残疾人事业发展新篇章
7月8日,江苏省残联七届主席团四次全会在南京召开,省委副书记张敬华出席会议,强调全省各级残联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事业和残联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团结带领全省广大残疾人奋进新征程、建设新江苏,不断开创江苏残疾人事业发展新局面。江苏省各级残联要深刻学习领会、全面系统把握、坚决贯彻落实,把“十三五”时期已经取得的成绩作为新的起跑线,在继往开来中持续增进残疾人福祉、保障残疾人权益、促进残疾人发展,奋力谱写江苏残疾人事业“十四五”发展新篇章。(新华日报)
▪ 浙江省:推进预约诊疗适老化改造 老年人预约挂号有了“关怀版”
近日,浙江省对预约诊疗服务平台进行适老数字化改造,对老年人掌上预约挂号的流程进行重塑,面向全省发布预约挂号“关怀版”应用。“老年群体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量较大,也是门诊咨询的重点人群。当前,‘互联网+医疗健康’正在重塑就医流程、提升就医效率,部分老年人却难以享受到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带来的便利。”为补齐这一民生短板,浙江省运用数字化理念、数字化思维,及时上线了预约挂号“关怀版”应用。目前,省预约诊疗服务平台接入省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00余家,二级及以上医院基本实现全覆盖,累计注册用户2074万人,其中老年用户270万人。(浙江日报)
▪ 浙江省:高质量推进健康浙江建设,深化医改和中医药发展
7月7日,浙江省省长郑栅洁来到省卫生健康委进行专题调研,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医务工作人员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并召开健康浙江建设领导小组暨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决策部署,高质量推进健康浙江建设、医改和中医药工作,努力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夯实健康之基。郑栅洁充分肯定浙江省在疫情防控和持续推进健康浙江建设、医改、中医药发展上取得的成绩,要求各地各部门保持清醒、正视问题,主动靠前、走在前列,认真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进一步强化工作合力、改革创新和考核评估,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各项任务落实,把长板拉得更长、短板及时补上,确保取得实实在在成效。(浙江在线)
▪ 安徽省:芜湖市一院与安徽省儿童医院签署“医联体”合作协议
7月10日,芜湖市一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在市一院门诊大厅举行医联体签约仪式暨名医工作室揭牌仪式。在与芜湖一院的深化合作中,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将积极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在疾病诊疗、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远程会诊、学科建设等方面,拓展合作领域,下沉优质儿科医疗资源,让芜湖市及周边患儿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安徽省卫健委官网)
▪ 安徽省: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正式挂牌
7月6日,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签约揭牌仪式举行。会议签署《皖南医学院—太和县人民医院共建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协议》,共同为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揭牌。会后参观太和县人民医院重点学科病区、教研软硬件设备设施。章尧指出,皖南医学院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学科和科研方面的优势,全力支持附属太和医院的建设、改革和发展,早日建设成为皖西北综合县区域医疗中心,为安徽省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实施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安徽省卫健委官网)
No.2 院校动态
▪ 上海交通大学:听觉脑干植入系统不再依赖进口!九院吴皓团队研发成果成功国产转化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吴皓教授团队研发的“国产人工听觉脑干植入系统”完成成果转化签约,该成果以专利技术许可的方式进行转让。据介绍,第一款国产中枢人工听觉重建装置已研制成功,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标志着,众多无法通过人工耳蜗重建听力的耳聋患者即将摆脱进口依赖,迎来“新声”。先由临床医生针对医疗需求,结合同类产品的应用反馈,进行产品顶层设计;随后由医工研发团队共同攻克技术瓶颈,如通过神经解剖和生理学研究,确定了符合脑干耳蜗核结构特征的16导电极阵列结构,通过模拟手术创新设计了便于操作的电极阵列3D定位嵴,通过术中听觉诱发电位记录,实现耳蜗核精准定位,根据耳蜗核神经结构特性,优化电信号刺激策略,整体提升脑机接口性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官网)
▪ 上海交通大学:老人“刷脸”就能叫到车 “一键叫车”服务进仁济医院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西院的门口,竖起一块“一键叫车智慧屏”,只要刷一刷脸,就能在医院门口顺利叫到出租车。这是仁济医院联合上海市出租车统一平台“申程出行”推出的便民举措,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感受城市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便捷。仁济医院西院地处市中心,人流量较高,来院就诊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为了帮助老人解决实际问题,缓解打车难题,西院联合办了解到上汽集团倾力打造的上海市出租车统一平台“申程出行”,并执行“一键叫车”服务后,主动联系承办方,商讨在医院场景推行的可行性,希望能够实现这一服务在医院推广使用,帮助老年人看病后安全顺利回家。(解放日报)
▪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赵冰樵课题组在《血液》杂志以封面论文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7月8日,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冰樵教授团队,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在《血液》(Blood)杂志上发表了题为“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promote tPA-induced brain hemorrhage via cGAS in mice with stroke(中性粒细胞NETs通过cGAS调控脑卒中后tPA溶栓出血)”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进一步证明降解或阻断NETs产生,可以逆转tPA溶栓引起的血脑屏障损伤,减轻脑出血,同时阐明了PAD4和cGAS是NETs促进tPA溶栓出血的关键分子,为增加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标。(复旦大学官网)
▪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李华伟、舒易来团队取得遗传性聋基因治疗新进展
近日,美国基因和细胞治疗学会(ASGT)的正刊Molecular Therapy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李华伟和舒易来团队题为“Gene editing in a Myo6 semi-dominant mouse model rescues auditory function”(CRISPR/Cas9基因编辑治疗Myo6显性遗传性耳聋)的论文。这是国际上首个利用CRISPR/Cas9技术针对Myo6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耳聋进行治疗,并获得成功的研究,是基因编辑技术用于遗传性耳聋治疗的重要研究进展,为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临床转化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复旦大学官网)
▪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医学院徐俊教授团队参与揭示脑特异性lncRNA参与调控神经细胞DNA损伤修复的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王文元/同济大学徐俊/华山医院王坚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Long noncoding RNA BS-DRL1 modulates the DNA damage response and genome stability by interacting with HMGB1 in neurons”的研究文章。该研究首次报道并命名了一个新的大脑特异性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BS-DRL1, 并且揭示了其参与调控神经细胞DNA损伤应答和基因组稳定性的机制。该工作详细阐述了BS-DRL1的作用机制:一方面在DNA损伤应答早期, BS-DRL1和HMGB1以相反的作用机制,相互制约早期响应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使其在一个正常范围内;另一方面,在损伤修复阶段,BS-DRL1作为支架蛋白,招募相关蛋白到损伤位点进行修复,从而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该研究揭示长链非编码RNA在神经系统中参与调控DNA损伤应答并影响衰老相关表型。(同济大学医学院官网)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合成生物学和化学生物学前沿科学论坛”召开
近日,为进一步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主办,创新中药研究院承办的“中药合成生物学和化学生物学前沿科学论坛”在学校全球合作伙伴中心召开。当代全球面临非传染性慢病和重大突发传染病双重挑战,中医药学在疾病预防治疗、生命健康调摄和新药发现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显示出重大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迫切需要开展学科交叉、协同攻关。合成生物学与化学生物学交叉融合并应用于中医药的研究势必会为中医药创新发展引入新思想、注入新活力、探索新路径,为中医药创新研究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引擎,加快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上海中医药大学官网)
▪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注射用纳米抗肿瘤药物”获批上市!
近日,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项目资助、南京大学研发、并联合浙江海正药业申报的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注册批件(国药准字:H20213539),适用于转移性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本品采用了全球领先的绿色纳米规模化制备技术,完全国产化并节能环保,整个制备过程不含有毒溶剂,并且终产品无有毒溶剂残留。本品的上市表明我国自主纳米药物大规模制备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本品为抗肿瘤纳米靶向制剂,与传统紫杉醇制剂相比,本品药效更优,副作用更低。前期相关研究表明:本品在临床前药效、动物安全性评价、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达到和优于美国同类产品。期待本品批准上市后会有更加优异的表现。(南京大学官网)
▪ 南京医科大学:戴春笋教授团队发现巨噬细胞活化调控肾脏纤维化新机制,相关结果在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杂志发表
近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戴春笋教授团队在权威杂志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 (2020年IF:15.828)上发表题目为“PP2Acα promotes macrophage accumulation and activation to exacerbate tubular cell death and kidney fibrosis through activating Rap1 and TNFα production”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038/s41418-021-00780-5)。该研究揭示了肾纤维化过程中巨噬细胞集聚和激活进而加速肾小管细胞死亡的调控机制,为寻找肾脏纤维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了思路。(南医大二附院官网)
▪ 浙江大学:揭秘30亿年前地球原始光合生物如何进行光合作用,浙大学者的成果荣登《科学》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良渚实验室联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全球率先解析了一种古老的光合细菌——绿硫细菌的光合反应中心空间结构。该研究刷新了人类对古老光合生物的光合作用机理的认知,对于理解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认祖归宗”(即进化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课题组的研究证明,绿硫细菌反应中心是目前唯一发现具有两类反应中心结构特征的分子,填补了人类对光反应中心结构认知的空白。论文评审专家表示:“这项研究对于揭示30亿年前地球原始光合生物如何进行光合作用具有重要的启示,对于理解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进化极其重要。”(钱江晚报)
▪ 温州医科大学:温医大与埃及中国大学合作共建“中医药探索合作中心”
7月6日,为推动学校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工作,学校与埃及中国大学就合作共建“中医药探索合作中心”举行线上签约仪式。副校长金胜威,埃及中国大学校长Ashraf Elshihy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此次两校合作共建的“中医药探索合作中心”是继双方今年4月签署校际战略合作协议后的首次合作实践项目,双方将通过该平台开展中医药、康复理疗线上课程培训、远程中医诊疗、线上学术会议、硕博士联合培养等合作,并持续推动双方师生在交流互访、临床实习培训等方面的全方位、深层次合作。该中心的成立将有助于温医大在海内外树立中医药服务国际品牌形象,展示温医大中医药服务出口特色,是温医大中医药“走出去”的一次有益尝试。(温州医科大学官网)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膜细胞器与细胞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顺利通过验收
7月7日,无膜细胞器与细胞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会议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基础处副处长李人杰主持会议。细胞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建设的两年时间里,形成了风格独特的交叉学科研究新范式,做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
▪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教授团队研究成果提出应对继发性脊髓损伤新策略
近日,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李俊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育才教授、尤涛博士,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了题为《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特性的中性粒细胞诱饵可减少继发性脊髓损伤并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论文。研究表明,NDs以活化的中性粒细胞细胞膜为外壳,其继承了多种“亲代”中性粒细胞膜表面的受体,从而可以吸附并中和中性粒细胞相关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此外,以聚多巴胺纳米颗粒(polydopamine nanoparticles,PDA NPs)为内核的NDs还可高效清除神经元内过度产生的RONS,保护其免受氧化损伤。在大鼠SCI模型中,早期给予NDs治疗显著降低了损伤脊髓内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并重塑了炎症和氧化微环境。在SCI慢性期,NDs降低了脱髓鞘和胶质瘢痕形成,促进了SCI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研究成果为应对继发性脊髓损伤提出了新策略。(安徽医科大学官网)
No.3 产业动态
▪ 上海市:深度布局细胞基因治疗和mRNA疫苗产业蛋白酶原料业务,恺佧生物完成过亿元A+轮融资
7月11日,恺佧生物完成过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本草资本和夏尔巴投资联合领投,泰福资本、老股东国投创业和德晖资本跟投。本轮融资能得到新兴治疗领域内的一线基金的参与和认可,帮助恺佧加速在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链的布局。恺佧已经成为行业内靶点蛋白尤其是跨膜蛋白领域的头部公司,我们将再接再厉聚焦在日新月异的CGT以及mRNA治疗领域的未被满足需求,加大研发投入和生产质量体系升级,推出全球领先的蛋白酶产品来解决这个行业的上游关键原料卡脖子问题。(猎云网)
▪ 上海市:傅利叶智能完成沙特阿美领投数千万美元C+轮融资
7月9日,傅利叶智能完成沙特阿美旗下Prosperity7Ventures基金领投的数千万美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将用于拓展企业核心技术和完善上下游供应链,与全球顶尖医院和大学进一步深度合作,加大对技术、人才和产品的投入,构建康复协同生态集群,巩固傅利叶智能的行业领导地位,通过智能技术让人人享有康复。(金融界)
▪ 上海市:森亿智能完成5亿元E轮融资;吉利德科学与京东健康达成战略合作
7月9日,森亿智能完成5亿元E轮融资。截至目前,公司医学背景人员占比达到25%,研发人员超过400人。森亿智能的解决方案,围绕智慧医院、智慧卫健等领域多点开花,不断满足医疗客户的真实诉求。针对数字化转型,森亿智能也在积极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行技术赋能。(腾讯网)
▪ 江苏省:新芽基因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
7月11日,碱基编辑技术研发商新芽基因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西湖大学产业投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产投、王加权家族基金跟投,老股东丹麓资本持续追加投资。公司将持续完善基于TAM碱基编辑平台的产品开发工作,快速推进DMD系列基因治疗产品的临床前研究和IND申报,将不断丰富新芽的产品管线,使TAM平台可以应用到更多的疾病领域,同时热烈欢迎有梦想有激情的优秀人才加入新芽。(凤凰网)
▪ 江苏省:博进生物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是毅达资本
7月9日,博进生物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是毅达资本。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博进生物在泰州生产基地的建设。目前,博进生物已经开发出了三大系列二十余种通用的硬胶填料产品,满足了单抗/重组蛋白、病毒/疫苗、质粒/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大规模纯化。此外,博进生物还提供活化偶联介质,疏水层析介质(丁基及苯基),离子(阴、阳离子)交换层析介质,聚苯乙烯微球介质等。(商道创投网)
▪ 江苏省:纳华生物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是由深创投和星河资本联合投资
7月7日,纳华生物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投资方是由深创投和星河资本联合投资。此前,纳华生物已获得共计超过1亿元的天使轮、Pre-A轮和A轮三轮融资。公司将加大对现有运动医学、齿科耗材及微创手术耗材产品的开发力度,进一步进行推广和销售。同时,纳华生物还将进一步推动现有产品线的商业化进程,继续深入布局运动医学和齿科等两大领域。(商道创投网)
▪ 浙江省:MiRXES觅瑞获得7700万美元C轮融资,华润正大生命科学基金领投
7月11日,新加坡生物科技公司「MiRXES觅瑞」宣布完成7700万美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华润正大生命科学基金领投。本轮新融资后,觅瑞计划将为六大主要癌症的早期检测提供综合性非侵入性筛查测试,并将我们的RNA平台技术拓展到全球范围内心血管、代谢和传染病的研究和诊断。(网易新闻)
▪ 浙江省:酶赛生物完成亿元B轮系列融资,搭建合成生物产业化平台
7月9日,酶赛生物近日宣布完成亿元人民币B轮系列融资。酶赛生物期待在未来20-30年里,把整个底层生物技术做一个翻天覆地的创新,届时在此基础上能够捕捉更多的市场,以及本不属于生物制造的领域。所以,酶赛生物想把生物制造的市场蛋糕变大,而不是在现有的市场里切蛋糕。(亿邦动力网)
▪ 浙江省:美华鼎昌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倾力打造创新微球长效注射剂技术平台
7月5日,浙江美华鼎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近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此次融资由天堂硅谷领投,树兰俊杰资本、立元创投等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推进美华鼎昌创新微球长效注射剂GMP产线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助推在研1类、2类新药等多款产品申报临床。(动脉网)
责任编辑:何嘉音
审核:方 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