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之窗
焦点速览

健康长三角一周焦点速览(2021.07.26-08.01)

2021-08-02

No.1 政府动态



 国务院: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

7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和新冠疫苗接种有关情况。近期,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土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已波及多个省份。国家卫健委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已先后派出由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领导带队的工作组,赴江苏南京、湖南张家界等地指导疫情处置和医疗救治工作。目前传播的毒株主要是德尔塔变异株,具有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转阴时间长等特点,对防控工作提出更大挑战。当前正值暑期,人员外出流动增多,疫情传播风险进一步增大。各地要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对防控漏洞再排查,防控重点再加固,防控要求再落实,做好“人物同防”“闭环管理”,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一旦发生疫情,要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处置,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人民日报)


▪ 国家卫健委:规范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

7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规范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到,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的决策部署,促进药品回归临床价值,国家卫健委组织制定了《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2021年版 试行)》,并予以发布。通知中强调要不断深化对药品临床综合评价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组织指导和统筹协调。国家卫健委按职责推动推动以基本药物为重点的国家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体系建设,指导开展国家重大疾病防治基本用药主题综合评价。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按职责组织开展本辖区内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制定本辖区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实施方案,建立评价组织管理体系,因地制宜协调实施区域内重要疾病防治基本用药主题综合评价。(搜狐新闻)


▪ 国家医保局: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覆盖面扩大

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信息显示,全国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覆盖面不断扩大,29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15个统筹地区已开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北京、天津等18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了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统筹地区全覆盖,受益人次不断增长。2021年1—6月,全国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超过300万人次,达到338.88万人次,医疗费用8.48亿元,基金支付4.65亿元,基金支付比例为54.9%。根据今年4月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2021年底前,将基本实现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统筹地区全覆盖。(中国政府网)


▪ 国务院:李克强对全国优化生育政策电视电话会议作重要批示

7月27日,全国优化生育政策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人口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好三孩生育政策。切实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加快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相关经济社会政策与生育政策配套衔接,减轻群众生育、养育、教育负担。要维护好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把这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中国政府网)


▪ 上海市:上海125家发热门诊225家哨点诊室始终紧绷“神经”密织监测网筑牢防线

近日,南京疫情致国内多地出现关联病例,城市常态化防疫依然不可松懈。去年一年,遍布上海的125家发热门诊、225家发热哨点诊室密织了一张疫情监测网络,为病例筛查、精准防控及时提供预警,得到国家卫健委的认可,并在国内其他地区推广。发热门诊、哨点诊室的“神经”始终紧绷着,随着疫情变化反复,而今医务人员“手势更严了、筛查更频了”。(解放日报)


▪ 上海市:上海户籍女性期望寿命已达86.2岁 “十四五”期间将推动上海妇女儿童发展水平保持“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7月27日,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妇儿工委、市妇联、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共同出席发布会,介绍上海市妇女儿童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在具体事项上,规划确定了“十四五”期间七大重大事项,分别是:建立上海女性身心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实施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骨骼健康管理项目,建立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完善上海市妇女儿童传染病应急救治体系,建设儿童友好社区,建立性别统计数据平台,以及研究建设中福会少年宫新宫(扩建)。(解放日报)


▪ 江苏省:孙春兰在江苏调研疫情防控工作

8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7月29日至8月1日到江苏省南京市调研疫情防控工作,听取江苏省、南京市及前方工作组情况汇报,实地了解流调溯源、核酸筛查、院感防控、首诊报告、区域协查、交通管控、社区封控及物资保障等情况,与有关部门和一线专家座谈,视频连线了解患者救治工作。她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深入查找漏洞,针对问题症结,落实“四早”要求,压实“四方责任”,从严从紧抓好各项防控工作,坚决阻断疫情扩散。(新华社)


▪ 江苏省: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非接触式”办税缴费 江苏税务推出抗疫6项新举措

7月30日,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分别出台《关于支持疫情防控有关税收征收管理事项的通知》和《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非接触式”办税缴费工作的通知》,在延期申报、简化流程、涉税信用等方面推出具体举措,确保纳税人、缴费人税费办理有序进行,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进“非接触式”办税缴费,全面梳理和明确电子税务局、“个人所得税”APP、“江苏税务”APP、社保费“网上办”“掌上办”、出口退税“网上办”等“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渠道及事项清单,编写《关于“非接触式”办税缴费的友情提示》,对广大纳税人缴费人进行宣传引导,做好相应服务保障工作,确保“非接触式”办税缴费响应更快、办得更好。(新华日报)


▪ 浙江省:郑栅洁在全省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上强调 迅速行动起来 把疫情防控措施抓实抓细抓落地

7月30日,浙江省省长郑栅洁主持召开全省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他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和省委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杜绝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毫不松懈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迅速激活三级应急响应指挥和工作体系,坚持集中办公、24小时值班值守,恢复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把各项防控措施抓实抓细抓落地,确保浙江省万无一失。一旦有散发输入,第一时间处置,确保不扩散不蔓延。(浙江日报)


▪ 浙江省:成岳冲调研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竭力打造“浙有善育”金名片

7月28日,成岳冲副省长一行赴杭州专题调研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在全国优化生育政策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和孙春兰副总理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郑栅洁省长在全省优化生育政策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科学化、规范化、智慧化,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建立完善托育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健康浙江微信公众号)


▪ 安徽省:中国声谷智慧医疗高峰论坛在合肥举行

7月28日,中国声谷智慧医疗高峰论坛在合肥举行,中国声谷企业多项“医疗黑科技”产品集中亮相。副省长何树山出席论坛相关活动。安徽省近日发布的《支持中国声谷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明确,支持综合利用中国声谷企业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品,针对教育、医疗等行业领域及生产车间、企业园区、机关办公、居民社区等应用场景,制定“智能+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建设示范项目。中国声谷智慧医疗高峰论坛由部省共同推进,安徽智能语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指导、中国声谷运营单位承办,旨在促进智慧医疗领域“政、企、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技术展示、产品推广的交流平台。(安徽日报)


▪ 安徽省:宣城市推进实施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建设“3120”工程

近日,为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使群众享受更加优质、高效、价廉、便捷的中医药服务,宣城市推进实施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建设“3120”工程。从2021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建设120所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2021-2023年每年建设完成40所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并对评估达标的村卫生室授予“宣城市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称号。一是制定工作方案,二是加大建设投入,三是加强帮扶力度,四是开展评估验收。(宣城卫健委官网)



No.2 院校动态



▪ 上海交通大学:《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在线发表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关于首个中国儿童早期发展不均衡性评估的研究报告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江帆教授课题组和北京大学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宋映泉教授课题组以及哈佛大学Chunling Lu教授合作论文“评估中国儿童早期发展的不均衡性——基于人群层面的实证研究”在《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杂志在线发表。本研究正是呼应了这一针对儿童早期发展的专门建议,通过儿童早期能力指数这一国际可比性评估工具,于2017年至2018年间分别在中国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和一个特大城市(上海)进行的儿童早期发展代表性人群调查数据,评估了63,559名36-59月龄儿童的儿童早期发展水平,研究揭示了我国的儿童早期发展的差异不仅存在于不同的地区之间,在同一地区的不同人群中也同样存在,尤其是低收入人群和母亲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应当成为儿童早期发展工作的重要目标人群,这也是从儿童早期发展角度提升卫生及发展公平性的重要切入口,同时也提示中国应进一步推行减贫战略和提高女性教育程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官网)


▪ 上海交通大学:天桥脑科学研究院与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合作建设人工智能与精神健康实验室

7月26日,上海天桥脑科学研究院(Tianqiao and Chrissy Chen Institute,TCCI)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签约,合作建设人工智能与精神健康实验室,重点关注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在精神卫生(心理健康)领域的深入研究和转化应用,针对个体行为和症状建立的大数据,开展精神疾病评估和干预,以助提升民众心理健康水平。大家表示: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的碰撞,必将创造更多的成果造福予人,相信医生和科学家们对此都深具期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官网)


▪ 复旦大学:复旦上医专家出席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并发言

7月31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53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院长吴凡出席会议,并作为十位委员和特邀代表之一围绕“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建言资政。会上,吴凡以《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应急机制和科技储备》为题,就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预防,推动关口进一步前移,提出“整合资源,健全监测预警技术体系”“注重平时,突出应急处置机制建设”“科技赋能,做好应急攻关的制度安排”等建议。(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官网)


▪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王茵团队在肺部疾病超声诊断领域的研究成果发表于放射学顶级期刊Radiology

近日,Radiology(《放射学》)杂志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超声科王茵教授团队原创的“超声造影剂到达时差比鉴别诊断胸膜下肺部良恶性病灶(US Contrast Agent Arrival Time Difference Ratio for Benign versus Malignant Subpleural Pulmonary Lesions)”一文。该团队聚焦现有国际指南中肺部超声造影诊断指标存在的缺陷,基于目前所见报道中最大的数据量(902例),原创设计并验证了“超声造影剂到达时差比(US Contrast Agent Arrival Time Difference Ratio)”这一指标的有效性,在胸膜下肺部病灶良恶性鉴别中获得了高达91%的诊断准确率,尤其是对于垂直径大于3cm的肺病灶,诊断准确率达到了97%。 (同济大学官网)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方邦江教授研究团队为中医药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提供循证依据

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方邦江教授研究团队在中医药治疗重症新冠肺炎临床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Phytomedicine(JCR分区 Q1)上发表,这是目前少有在国际主流期刊发表中医药治疗重症新冠肺炎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文章,研究工作得到了美国针灸和东方医学学会袁作彪教授的技术指导和帮助。研究表明参黄颗粒可降低重症/危重症患者死亡率,并阻止疾病进展,本研究为中医药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提供循证依据。(上海中医药大学官网)


▪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黄硕课题组首次报道纳米孔多肽测序的技术原型

7月28日,以"Single molecule ratcheting motion of peptides in a Mycobacterium smegmatis porin A (MspA) nanopore"为题,在《Nano Letters》发表相关论文。"纳米孔错位测序技术(Nanopore-Induced Phase-Shift Sequencing, NIPSS)"是近年来由南京大学黄硕课题组原创开发的一种新型测序技术,作为一种通用的测序技术,NIPSS已经成功实现了除DNA外其他生物大分子的测序,如非天然核酸(XNA)和microRNA的直接测序。在此工作中,黄硕课题组使用NIPSS技术成功展示了多肽的纳米孔测序技术原型。(南京大学官网)


▪ 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专家主编《临床分子诊断学》全球发行

近日,《临床分子诊断学》(Clinical Molecular Diagnostics)新书发布会在南京古南都饭店举行,本书是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潘世扬教授和唐金海教授主编,百余位专家联合编著的英文专著,由世界著名科技出版集团Springer和人民卫生出版社联合向全球出版发行。主编唐金海教授和潘世扬教授介绍了专著的内容,并对所有关心和参与编撰工作的领导、专家和同道表示感谢。本书是临床分子诊断领域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首部大型专著,紧跟国内外分子诊断学的发展趋势,以临床为核心,系统、全面、深入地介绍了分子诊断学在临床各系统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临床正确使用分子诊断造福患者,也将促进新分子标志物的临床转化应用。(南医大官网)


▪ 浙江大学:乐善有恒,大爱无疆!同花顺捐赠浙大一院“小黄人”公益计划

近日,走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庆春院区6号楼A区13楼,很多人会误以为进了“儿童天地”。而事实上,这里收治的是一群被称为“小黄人”、需要通过肝脏手术救命的孩子。截至2021年7月,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小黄人”公益计划已累计免费救助上百名家庭困难的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发放救助金千万余元。一个个患儿的重生、一户户家庭的重逢,离不开医疗团队精湛的医术,更离不开每一个投身公益、为爱助力的爱心企业、组织及人士。(浙江大学医学院官网)


▪ 温州医科大学:温医大附属第一医院通过温州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临床实践基地复审

近日,经过国际造口治疗师临床实践基地评审专家细致全面的现场检查,温医大附属第一医院成功通过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临床实践基地复审。本次实践基地复审在温州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执行校长陈爱华陪同下,由世界造口师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陈劼,对温医大附属第一医院造口治疗师临床实践基地进行包括基本条件、师资条件、过程管理、质量控制四个板块的评估。经过为期半天的临床基地审查,两位专家肯定了温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国际造口治疗师培训临床实践基地的综合能力,并结合现场审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详细的意见和建议,对温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临床实践基地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官网)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大/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解析猕猴大脑微米分辨率三维结构

7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与生命科学学院毕国强教授和刘北明教授率领中科大、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团队的研究成果以High-throughput mapping of a whole rhesus monkey brain at micrometer resolution为题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NatureBiotechnology)。通过自主研发的高通量三维荧光成像VISoR技术和灵长类脑图谱绘制SMART流程,并与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胡新天团队、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徐富强团队、以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单位科学家合作,实现了对猕猴大脑的微米级分辨率三维解析。团队开发了自动的三维图像拼接技术和渐进式的半自动追踪技术,实现了猕猴大脑的三维图像重建和神经元轴突纤维的长距离追踪,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前所未知的猕猴轴突纤维投射特性及其在大脑皮质沟回处转折延伸的多种路径形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


▪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残基会与安医二附院合作助残

7月30日,安徽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助残合作签约暨扶持脑瘫儿童项目启动仪式举行。相关项目本年度将为50名脑瘫儿童提供相应补助。该合作扶持脑瘫儿童项目系安徽省助残工作一次有益尝试。今后,安医大二附院将在技术支撑、专家指导及业务咨询等方面,为省残基会在全省开展的扶残助残公益活动提供必要支持。小儿脑瘫康复治疗具有长期性、持续性等特点。为改善脑瘫儿童治疗状况,省残联设立了相关民生工程补助项目。目前,符合条件的脑瘫儿童可获1.2万至1.8万元资助(含家庭补助0.2万至0.5万元),用于门诊康复治疗。(安徽日报)



No.3 产业动态



▪ 上海市:星奕昂生物完成4千万美元天使轮融资,致力于开发NK新技术平台和产品

7月30日,刚成立不久的星奕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Neukio Biotherapeutics)宣布完成了400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本轮投资由礼来亚洲基金领投,跟投方包括IDG资本和夏尔巴投资,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设施建设和通用型现货免疫细胞技术平台和产品的早期开发。(网易新闻)


▪ 上海市:隐私计算企业“翼方健数”完成超3亿元B+轮融资

7月28日,隐私计算企业翼方健数宣布完成B+轮融资,总金额超过3亿元人民币,或为目前隐私计算领域技术专精型公司中已披露的最大规模单笔融资。本次融资由行云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据悉,本轮融资将用于隐私安全计算的技术研发,扩张平台的辐射行业及应用场景的拓展,更进一步构建数据和计算互联网,数据和人工智能生态网络。(猎云网)


▪ 上海市:赞荣医药完成4000万美元B轮融资,OrbiMed领投

7月28日,赞荣医药宣布完成了4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这轮融资由世界知名投资机构OrbiMed(奥博资本)领投,原有股东启明创投、 夏尔巴投资、 聚明创投、 幂方资本持续跟投。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持续自主开发项目的临床研究、临床前研究和人才引进。公司计划在今年推进另一款重磅源头创新新药进入中美一期临床试验。与此同时,公司预计明年年初推出两款PCC(临床前候选药物)进入IND package准备阶段,后续有更多DMPK差异化或源头创新的新项目在积极研发中。这些管线新药主要针对那些临床上未被满足治疗需求的难治性疾病,为这些患者群体带来治愈的希望。(创业邦)


▪ 江苏省:索思医疗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兰馨亚洲、招银国际资本领投

7月30日,临床级数字医疗传感器行业领跑者索思医疗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由兰馨亚洲、招银国际资本领投,华创资本、国药资本、东方富海、杭金投跟投,老股东维思资本、黑马基金持续加码,取势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用于三方面,一是继续扩充营销服务团队,拓展市场渠道,完善以‘客户成功为核心’的服务体系;二是加强新产品的研发,从围绕单一病种延伸到多体征数据产品;三是布局上游产业链,加大芯片、新材料等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金融界)


▪ 江苏省:威凯尔医药科技完成数亿人民币战略融资

7月29日,高科技生物医药企业威凯尔医药科技完成数亿人民币战略融资,投资方为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新工产投、仁璞创投。产品线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类疾病以及内分泌等疾病领域,整个产品线已经形成研发梯队,多个产品处于国内独家或者领先的地位。(亿邦动力网)


▪ 江苏省:苏州浚惠生物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打造全新“单细胞诊断”赛道

7月29日,肿瘤单细胞诊断公司苏州浚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浚惠生物”)于近期完成了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暂未披露投资方。本轮融资将进一步助力浚惠打造全新的‘单细胞诊断’赛道,推动膀胱肿瘤检测产品的市场化,并加速与众多临床专家的合作,开展更多肿瘤单细胞检测产品的注册临床工作。(腾讯网)


▪ 浙江省:多域生物完成5000万元Pre-A轮融资,经纬中国投资 

7月30日,杭州多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Polymed Biopharmaceuticals,下称“多域生物”)宣布完成由经纬中国独家投资的5000万元的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获得的资金将用于支持公司PROTAC技术平台的完善和新药产品的研发,并推进小分子抑制剂项目的IND申报及临床实验。(网易新闻)


▪ 浙江省:汇健科技一月内两轮融资,构建精准诊断平台

7月29日,杭州汇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健科技)完成了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隆门资本及天汇资本联合领投,荷塘创投和暨阳人才基金跟投,老股东雷雨资本继续加码。WinX Capital凯乘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这是汇健科技一个月内的第二次融资。本轮融资将推动汇健科技在first-in-class创新诊断领域的工程化、产品化及注册报证工作。(金融界)


▪ 浙江省: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商恩和生物完成1亿美元B轮融资

7月29日,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商恩和生物完成1亿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红杉资本中国(领投)、招银国际、源码资本、经纬中国、夏尔巴投资、五源资本、美团。公司基于合成生物学理念,通过利用标准化、自动化的高通量湿实验平台(Bio-foundry),结合生物信息计算和机器学习对生物体进行系统性、工程性编辑,致力于开发高效、绿色、低成本,且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工业生物制造技术,并为化工、食品、制药和农业等多种产业提供关键技术解决方案。(亿邦动力网)



责任编辑:何嘉音

       审核:方    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