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政府动态
▪ 国家卫健委:发布《首批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区县名单(2020~2021年度)的通知》
11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印发首批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区县名单(2020~2021年度)的通知》,确定182个区县纳入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健康中国)
▪ 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冬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通知》
11月12日,全国爱卫办发布《关于开展冬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通知》。《通知》提出,北方地区要以防控流行性出血热、鼠疫等传染病为目标,集中组织开展冬春季统一灭鼠活动,加强对相关重点场所防灭鼠措施的检查;南方地区要以杀灭越冬蚊为目标,以民防工程、地下室、地下车库和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等各类地下空间以及餐饮行业、集贸市场等为重点,统一开展越冬蚊巡查和控制活动。(国家卫健委网站)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
11月9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向全国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可追溯,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在进口冷链食品首次与我境内人员接触前,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国家卫健委网站)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加强外送样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
11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加强外送样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重点对接收外送样本的检测机构,进行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对接收外送样本的检测机构,应当加强抽查频次,至少每月开展1次室间质量评价。室间质评不合格的,不得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国家卫健委)
▪上海市:出台二级综合医院评审出新标准
11月6日,上海市卫健委组织制定并印发了《上海市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上海市二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上海2020版二级医院评审标准将“当前医疗卫生工作重点、医院管理实际和卫生政策导向”悉数纳入。第一类基本标准中,第一项是服务范围,要求以本区域为主,承担一定数量的周边区域诊疗任务。第二项是医院功能,要求承担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任务,并具一定的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诊疗能力,兼顾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第三项是规模与设置,要求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09版)》所要求的二级综合医院标准。第四项是党建工作要求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质量评价结果在“一般”等次以上。第五项医院公益性。第六项是依法执业。(看医界)
▪ 浙江省:《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正式出台
11月9日,《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正式出台,杭州成为全国首个以地方立法形式规范公共场所AED配置、使用的城市。《办法》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对于老百姓来说,这构建了一道看得见的生命防线。(健康浙江)
▪ 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推行“智医助理”信息系统
近日,安徽政府把智慧健康养老作为智慧经济的重要内容重点推进,在全国率先推行“智医助理”信息系统,通过智能手段实时获取老年人健康指标,获得远程会诊、健康咨询等线上技术专家支持。同时联合省经信厅、省民政厅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到2019年底,有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6家、示范基地2个、示范街道12家,省级示范企业15家、示范基地2个、示范街道15家。(安徽卫健委)
NO.2 院校动态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举办2020国际肿瘤线上研讨会
11月9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法联合医学院与法国奥罗阿大区-里昂癌症研究中心(CLARA)联合举办的2020年度国际肿瘤会议成功上线。中法医学合作是交大医学院和瑞金医院国际交流最大特色之一。奥罗阿大区-里昂癌症研究中心(CLARA)成立于2003年,是一所法国国家级癌症研究机构。国际肿瘤研讨会作为中法双方在肿瘤领域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不仅促进了中法专家学者的互联互通,也将继续推动中法双方在肿瘤癌症领域开展更多、更广、更深的交流与合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网站)
▪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携手万达信息开辟“主动健康”新局面
11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子公司蛮牛健康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基于主动健康管理的智能穿戴设备研发”项目启动仪式。据悉,本项目是交医公卫与“蛮牛健康”在主动健康领域的首次合作,旨在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进行个人健康管理。未来,双方规划将共建主动健康研究院或实验室,搭建主动健康管理前沿技术平台、主动健康指数与精准健康干预平台、健康科普品牌IP研发平台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网站)
▪复旦大学:黄志力、王坚团队成功构建帕金森病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动物模型
11月11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黄志力教授联合华山医院王坚团队,从基础睡眠环路的角度描述了小鼠SLD核团的解剖学定位,并在此基础上,从RBD向PD临床病理转归的角度,通过向小鼠脑桥被盖核(SLD)定向注射a-突触核蛋白预制纤维体(PFFs),成功地构建了以SLD核团局部-syn病理性沉积和功能性神经元进行性丢失为组织病理基础的突触核蛋白病理性RBD小鼠模型。该模型的成功构建,不仅有助于阐明RBD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而且可为开发具有病程修饰作用的PD治疗策略提供重要的模式动物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BRAIN。(复旦大学网站)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占昌友课题组发现血液中天然IgM为叶酸结合蛋白 负调控叶酸修饰的纳米药物体内性能
近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占昌友课题组聚焦于关键血浆蛋白对药物体内递送过程的调控作用与机制,重新审视了血浆蛋白与叶酸修饰纳米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体内药物性能的调控,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Interrogation of Folic Acid Functionalized Nanomedicines: the Regulatory Roles of Plasma Proteins Reexamined”为题,在线发表于ACS Nano。(复旦大学网站)
▪ 上海中医药大学: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国家卫健委“十四五”规划教材编写会议在沪召开
11月7日至9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承办的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本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第4版)》《中医外科学(第4版)》《中医妇科学(第4版)》《中医儿科学(第4版)》《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第2版)》编写会议在沪召开。在此次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的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本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申报中,学校共获得23本主编,龙华医院荣获共计8本主编,涵盖中医学内、外、妇、儿、骨伤等临床核心主干课程。(上海中医药大学网站)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举行2020年李鼎教授学术思想研讨暨中医针灸学术传承发展交流会
11月7日,由上海市针灸学会、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李鼎教授传承工作室承办的“李鼎教授学术思想研讨暨中医针灸学术传承发展交流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行。本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行。活动在线参会最高人数达4063人次。次活动的举办,对进一步弘扬李鼎教授的学术思想,传承先生的知识和经验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网站)
▪ 南京大学:邹志刚/姚颖方团队发表光催化肿瘤治疗综述
近日,邹志刚院士团队在Cell出版社旗下期刊 Trends in Chemistry 上在线发表了题为“Photocatalytic Materials: An Apollo’s Arrow to Tumor Cells”的综述文章。文章着重介绍了肿瘤治疗中光催化材料在近红外光、紫外可见光和X射线波段的作用机理和研究进展,讨论了当前的局限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南京大学网站)
▪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峰教授课题组研究成果入选《分子肿瘤学》期刊杂志封面论文
11月6日,南京医科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江苏省转化医学研究院)与江北新区南京生物医药谷签署正式入驻协议,校府合作再迈实质性步伐。江北新区各党政部门、生命健康办、南京医科大学相关党政部门、学院、服务平台的主要负责人,以及转化医学研究院及合作平台、企业代表、合作资本代表出席仪式。(南京医科大学网站)
▪ 浙江大学:夏宏光团队发现靶向MCL-1蛋白诱导线粒体自噬有望治疗阿尔兹海默症
11月12日,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医学院/良渚实验室夏宏光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Pharmacological targeting of MCL-1 promotes mitophagy and improves disease pathologies in an Alzheimer’s disease mouse model。该研究发现,MCL-1蛋白的特异性抑制剂UMI-77可以在模型小鼠中显著缓解阿尔兹海默症的病理特征,促进小鼠认知改善;首次揭示了MCL-1作为线粒体自噬受体蛋白介导线粒体自噬的新机制;提出靶向MCL-1蛋白诱导线粒体自噬是一种有巨大前景的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策略。(浙江大学医学院网站)
▪ 浙江中医药大学:开国银教授团队揭示bZIP转录因子调控丹参中酚酸与丹参酮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
10月7日,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开国银教授团队与相关单位共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上正式发表了题为“ABA-responsive transcription factor bZIP1 is involved in modulating biosynthesis of phenolic acids and tanshinones in Salvia miltiorrhiza”的研究论文,该文以传统中药丹参为研究对象,首次揭示了脱落酸(ABA)响应的bZIP转录因子SmbZIP1正调控丹酚酸但负调控丹参酮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浙江大学医学院网站)
NO.3 产业动态
▪ 上海市:上海创响生物宣布完成2100万美元B轮融资
11月9日,上海创响生物宣布完成2100万美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祥峰投资中国基金领投,瑞伏医疗创投基金、昆仑资本、中南创投等共同跟投。创响生物目前已融资逾4千万美元,本轮融资所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推进全球临床研究、自主研发及产品引进。上海创响生物是专注于免疫相关疾病领域的创新药领军企业,拥有一只扎根于中国的国际化团队,其产品管线包括同类第一或最优的候选药物,其中IMG-020即将进入多个适应症的全球注册临床试验。(东方财富网)
▪上海市:玄合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获1500万元A轮股权投资
近日,玄合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完成A轮股权投资,投资金额达1500万元。玄合医疗是一家提供肿瘤一体化全周期综合诊疗服务解决方案的医疗科技公司,致力于整合生物医药技术、医疗、护理、管理和患者教育等资源,共建肿瘤精准诊疗中心。公司以复发转移阶段的患者为切入点,解决大量的复发肿瘤患者需求和三甲公立医院不重视和不能接受诊治的矛盾现状。(投资界)
▪ 上海市:上海汇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获近亿元A轮融资
11月12日,海汇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博远资本领投,国投创合、国方资本及老股东元禾原点跟投,华兴资本任此次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汇禾医疗成立于2019年,专注于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拥有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经血管三尖瓣介入修复系统。(搜狐)
▪ 江苏省:南京新格元生物完成超千万美元A1轮融资
近日,南京新格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超过千万美元的A1轮融资。除新引进的软银中国等美元基金外,现有投资机构晨岭资本,礼来亚洲,鼎晖投资共同参与了本轮融资。A1轮融资将进一步助力新格元生物加速单细胞测序平台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及临床应用转化;加快创新的单细胞分析技术的开发;完善及开发新格元独有的单细胞知识库和数据库,并推进单细胞测序技术及数据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建设仪器与试剂耗材的生产基地及GMP厂房;加速自主开发产品的商业化布局,并进一步加快国际化运营进程。(和讯网)
▪ 浙江省:杭州景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5.3亿元B轮融资
11月12日,景杰生物宣布完成5.3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达晨、弘晖资本、苏州隆门创投等投资方跟投,上一轮领投方国投创业继续投资。本轮融资将进一步推动其新业务线的开发、市场拓展以及团队优化。景杰生物主要从事蛋白质组学技术开发及应用领域,目前已形成以“蛋白质组学--精准医学”前沿研究领域为科学背景,形成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型商业模式。(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