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之窗
焦点速览

健康长三角一周焦点速览(2020.4.6-4.12)

2020-04-12

NO.1 政府动态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展防疫用品领域认证活动专项整治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4月5日发布了《关于开展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用品领域认证活动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通知》明确,即日起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用品领域认证活动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围绕社会舆论突出反映的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用品虚假认证、买证卖证等问题,加大认证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涉及防疫用品的认证违法行为,提升认证实施有效性,不断规范认证市场。(人民日报)


▪ 国家医保局:新冠肺炎治疗费医保均按规定予以报销

 截至4月6日,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的医保结算,涉及总费用约14.86亿元,医保支付9.9亿元,总体支付比例为66.6%。其中确诊住院患者结算51983人,涉及总费用11.18亿元,医保支付7.46亿元,支付比例66.7%;疑似患者结算涉及总费用3.68亿元,医保支付2.45亿元,支付比例66.6%。目前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15万元,少数危重症患者治疗费用达到几十万元,医保均按规定予以报销。(经济日报)


▪ 国家卫健委:出台《关于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加快推进职业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总体要求;二是完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的布局;三是加快推进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四是保障措施。为增强指导意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配套印发了《职业病监测评估技术支撑机构建设推荐标准》、《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技术支撑机构建设推荐标准》、《职业病诊断救治技术支撑机构建设推荐标准》等3个附件。(国家卫健委官网)


▪ 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

结核病是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各地要在科学精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基础上,根据《“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和《遏制结核病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要求,全面有序做好当前结核病防治工作。4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主要内容如下:一、科学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结核病防治工作;二、加大力度,提高结核病患者发现水平;三、多措并举,提升结核病患者诊疗质量;四、加强服务,落实结核病患者全程管理;五、加大宣传,营造公众共同参与的氛围。(国家卫健委官网)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新冠肺炎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方案》

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新冠肺炎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营造相互关怀的社会环境,4月7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新冠肺炎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方案》。方案要求加强新冠肺炎防控宣传和健康教育,提升群众防控知识水平;以互联网为基础,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线上心理支持和服务;以社区为阵地,建立心理疏导与社会工作服务网络。(中国政府网)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巩固成果提高医疗机构新冠肺炎防控和救治能力的通知》

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新冠肺炎防控和救治能力,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实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目标,4月10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巩固成果提高医疗机构新冠肺炎防控和救治能力的通知》。从七个方面对相关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要求医疗机构完善门急诊预检分诊管理,严格落实有关要求,做好患者的分诊分流和风险管控;二是要求各地支持医疗机构加强发热门诊建设和管理,保证发热患者的检查治疗在发热门诊内完成,预防交叉感染;三是要求各地大力支持医疗机构加强信息化建设,开展分时段预约诊疗,减少人群现场聚集,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四是要求各地强化感染防控和医务人员防护,从资金、人员、物资等方面加大院内感染防控投入力度,落实感染防控基本要求;五是要求各地采取措施加强医疗机构实验室建设,对陆路边境口岸等地区优先支持建设,提高检测能力;六是要求各地和医疗机构根据自身特点,提前研判疫情形势,制订不同疫情防控压力下的应对预案;七是要求各地加强对医疗机构新冠肺炎防控和救治工作的督导,确保各项要求落实落地,同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将适时组织开展督导检查。(中国政府网)


▪ 上海市:打造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   上海出台重磅文件《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

4月7日,上海市公共卫生建设大会上,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重磅文件《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目标是将上海建设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最健全的城市之一。《若干意见》强调,要坚持依法防控、系统治理,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统一指挥、联防联控,科技引领、精准施策,到2025年,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准,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涉及四个方面共20条的若干意见将成为上海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里程碑。(上海发布公众号)


▪ 江苏省:加大省级公共卫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4月9日,从江苏省财政厅获悉,为支持省级公共卫生领域基础设施补短板,省财政加大对省属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包括加快推进省中医院牛首山分院项目立项、保障在建省属医院项目顺利实施等。(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


▪ 江苏省: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召开高质量发展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  研究2020年重点工作 

4月9日,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召开高质量发展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研究2020年重点工作。会议获悉,南京市公卫医疗中心扩建工程于今年启动,致力建设成国家级区域传染病医疗中心;市卫健委将高水平深化医药卫生改革;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10家“互联网医院”;探索建设“5G+医疗服务”应用,乡镇卫生院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高要求保障“一老一小”健康,新增50个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成市级安宁疗护指导中心和3家安宁疗护试点医院,为全国试点提供有特色、可借鉴的南京经验。(中国江苏网)


▪ 江苏省:连云港全面建立为困难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

近日,从连云港市民政局获悉,为促进连云港居家养老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满足特殊和困难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连云港全面建立为居住在家的特殊困难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以满足老人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人生活质量为目标,包括:生活照料,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代办、应急、康复辅助、精神慰藉等。(江苏省民政厅官网)


▪ 浙江省:浙江全面实现“健康码”跨省互认一码通行

近日,浙江省健康码上线“跨省互认”功能,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与30个省(市、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健康码”的跨省互认、“一码通行”。在居住省份已申领当地“健康码”的外省来浙人员,通过手机登录“浙里办”APP、“浙里办”支付宝小程序,点击“跨省互认健康码”功能,即可根据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共享的数据自动生成浙江“健康码”,无需重复申报。(浙江省人民政府网)


▪ 浙江省:余杭制订首个疫情防控区级地方标准

4月9日,余杭区首个疫情防控区级地方标准《疫情精密智控工作规范》顺利通过评审,标志着该区依托“城市大脑”分析运用大数据,建立“一图一码一指数”数字化疫情防控机制的经验做法,已成功转化为可推广、可复制、可操作的标准规范。(每日商报)


▪ 安徽省:异地隔离期满相关人员返皖纳入基层健康管理

4月10日,安徽省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办公室印发《关于入境隔离观察后返皖(来皖)等人员健康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做好异地隔离期满的入境人员、异地治愈的确诊病例等有关人员返皖(来皖)的健康管理工作。(安徽省卫健委官网)


▪ 安徽省:优化审批流程支持医养结合机构发展

为进一步深化医疗和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准入流程和环境,促进医养结合机构健康发展,近日,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出台《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通过简化审批手续等过硬举措,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支持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安徽省卫健委官网)


▪ 安徽省:合肥离子医学中心项目正式交付

合肥市政府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开展质子治疗项目引进、建设与国产化超导质子治疗系统的自主研制及产业化项目。近日,该项目建设再传“捷报”。其中,质子治疗项目方面,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工程建设项目正式交付,预计2020年下半年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治疗约2000例患者。国产化系统研发方面,目前已进入设备集成总装和工程调试阶段。(合肥晚报)


▪ 安徽省:亳州市出台政策扶持药品研发

4月11日,亳州市出台《支持药品研发及生产经营若干政策》,进一步加大对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提升亳州对药企的吸引力。依据新政策,创新药研发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承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销售注册地及全口径统计结算在亳州的,按研发费用的50%予以扶持,单个品种扶持总额最高不超过1.2亿元。改良型新药研发,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按研发费用的50%予以扶持,单个品种扶持总额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对通过转让方式并在亳州注册生产销售的优势药品,按该品种实际转让费用或评估价格的50%给予扶持。对企业首次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每个品种给予100万元扶持;对企业首次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每个品种分别给予50万元扶持。(安徽日报)



NO.2 院校动态



▪ 上海交通大学:校党委书记杨振斌调研医学院工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到医学院调研,听取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医学院党委书记范先群、院长陈国强以及医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附属医院党政领导,医学院二级学院、机关部处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交流。校党政办负责同志陪同调研。(上海交通大学网站)


▪ 上海交通大学:邓子新院士当选全球工业微生物学会首届主席

4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邓子新当选全球工业微生物学会首届主席。国际工业微生物学科的发展十分迅猛,学科交叉日新月异,渗透到工农医药等各行各业,不断颠覆或更新着人们对生命科学基本原理及其未来生物产业巨大潜力的认识。为顺应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并赋予学科发展的新动力,经过全球本领域众多著名科学家两年来的反复建议和讨论,全球工业微生物学会(The Globe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Society,简称GIM)正式宣告成立,来自亚、欧、美、大洋洲多个国家的34名科学家入选为国际专家委员会成员。(上海交通大学网站)


▪ 复旦大学:新冠肺炎防治复旦中山方案全球发布

4月8日,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指导、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的应对新冠肺炎复旦中山网络国际论坛暨《新冠肺炎防治复旦中山方案》(以下简称《中山方案》)。《中山方案》已经被翻译成英语、西班牙语、法语等多国语言,放置在中山医院官网、亚洲医学周官网及腾讯等各协办单位海外主页,供各界人士免费下载。(澎湃新闻


▪ 复旦大学:复旦儿科多学科联合会诊中心升级启航

4月9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疑难罕见病多学科联合会诊中心正式揭牌。儿科医院副院长翟晓文表示,目前,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已成为国际医学领域的重要医学模式之一,此次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开设的“疑难疾病罕见病多学科联合会诊中心”,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便民。会诊中心将进一步整合医疗资源,不断优化个体诊疗方案,提升儿科疑难罕见病诊治能力。(新民晚报)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国方案”

近日,一项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领衔的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试验研究成果,在全球肿瘤学顶尖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在线发表。这项被誉为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中国方案”证实,在传统化疗基础上联合卡培他滨的辅助化疗方案,使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提高至86.3%,有效降低复发风险41%。(复旦大学网站)


▪ 上海中医药大学:沪上首家互联网中医医院上线 龙华医院开出首张中草药“云处方”

4月10日,上海首张中草药互联网线上处方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正式开出。这也意味着,龙华医院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迄今上海共有10家医疗机构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龙华医院是其中唯一一家中医医疗机构。(解放日报)


▪ 上海科技大学:上科大携手抗新冠病毒攻关联盟伙伴 率先破解关键药物靶点

4月9日,上海科技大学饶子和/杨海涛团队与合作者组成的“抗新冠病毒攻关联盟”在《自然(Nature)》期刊上联合发表了新冠病毒的重要研究成果“Structure of Mpro from COVID-19 virus and discovery of its inhibitors”,率先在国际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状病毒关键药物靶点——主蛋白酶(Mpro)的高分辨率三维空间结构。(上观新闻)


▪ 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永久性失明、帕金森等治疗研究有进展

4月12日,国际权威期刊《细胞》发表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科研成果,杨辉研究员、博士后周海波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首次在成体中将视网膜穆勒胶质细胞转分化成视神经节细胞,并且转分化而来的视神经节细胞可以像正常的细胞那样对光刺激产生相应的电信号,和大脑中正确的脑区建立功能性的联系,将视觉信号传输到大脑,恢复永久性视力损伤的模型小鼠的视力,为未来众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上海发布公众号)


▪ 浙江大学:浙大团队发现肿瘤细胞特异性脂质合成代谢机制

4月8日,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青岛大学、台湾地区中国医药大学以及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合作,浙江大学医学转化研究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吕志民教授团队、梁廷波教授团队联合台湾地区中国医药大学洪明奇团队在国际顶级杂志《自然》(Nature)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肿瘤细胞脂质感应异常及脂质合成持续激活的重要机制。(浙大新闻办)



NO.3 产业动态



▪ 上海市:绿地控股、上海医药、上中医共建全球领先医药产业园

 4月9日,绿地控股集团与上海医药集团、上海中医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聚焦医药领域展开全产业链深度合作,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医药产业园,探索“产业园区+创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的一体化产业推进模式,打造医药产业“产学研医用”标杆。(上海医药)


▪ 上海市:上海奕拓医药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近日,上海奕拓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融资所得将用于推进创新药产品管线的临床前开发和早期临床试验。奕拓医药是一家聚焦于“不可靶向(undruggable)”肿瘤靶标的小分子创新药物研发公司。公司基于结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通过多种个性化靶向机制,精确靶向“undruggable”药物靶标,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和讯网)


▪ 上海市:启愈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完成A+轮融资

4月10日,启愈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深创投健康产业基金投资,财务顾问颐兴商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协助完成。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推进Q-1802和Q-1801项目的临床前开发。启愈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创新大分子生物药的研发型公司,公司旨在解决世界难治的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代谢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等)等疑难杂症,并积极开发治疗性生物新药。(和讯网)


▪ 江苏省:江苏斯坦德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获数千万元战略融资

近日,江苏斯坦德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数千万元的战略融资,WinX Capital凯乘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斯坦德利成立于 2009 年,一直专注于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诊疗领域的研究。旗下两大产品线,直立倾斜试验系统与高血压慢病管理系统。前者立足于晕厥患者的特定人群,后者立足于高血压慢病人群。(和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