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之窗
焦点速览

健康长三角一周焦点速览(2020.4.20-4.26)

2020-04-26

NO.1 政府动态


▪ 国家卫健委:印发《入境人员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方案》

4月21日,国家卫健委联合多个部门制定了《入境人员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方案》。方案旨在通过开展新冠肺炎防控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减轻因认知不足、环境不适所致负性情绪;为入境人员提供线上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帮助其尽快渡过适应期;在临时转运区、隔离点和定点医院等为入境人员开展线下服务,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国家卫健委网站


▪ 国家卫健委:增设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

4月25日,国家卫健委决定在现有国家医学中心规划的基础上,增设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该中心将落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致力于防控机制、保障队伍、平台构建、管理模式、网络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与建设,打造集预防、预警、救治、管理、教学、研究等一体化医学中心,以期实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效防控与救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与安全。(央广网)


▪ 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进一步加强防疫物资出口质量监管 

4月25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公告,进一步加强防疫物资出口质量监管。公告指出,加强非医用口罩出口质量监管。自4月26日起,出口的非医用口罩应当符合中国质量标准或国外质量标准。同时,进一步规范医疗物资出口秩序。(新华社)


▪ 长三角: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落地

近日,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相关部门分别发文,全面执行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和各项配套政策。第二批国家集采药品共涉及抗肿瘤药、糖尿病用药、高血压用药、降血脂用药等15类适应症32种药品,通过集采降价,将显著减轻患者用药负担。(上海市医保局、江苏省医保局、浙江省医保局网站)


▪ 上海市:“一网通办”新增17项服务  医保个人信息查询等“不见面办理” 

4月20日,“一网通办”新增17项“不见面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市民可通过“随申办”APP、“随申办”微信和支付宝小程序以及“一网通办”PC端“不见面办理”专栏,全程在线办理医疗费用综合减负试算、医保个人信息查询、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等17项服务事项。(解放日报)


▪ 上海市:进博会将首次设置公共卫生防疫专区 

4月21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公共卫生防疫专区”宣介会,专区将高度集约化展陈国际先进公共卫生防疫产品与技术,集中展示全球防疫新成果,助推公共卫生安全的国际合作。(解放日报)


▪ 上海市:深化完善公立医院党建工作

上海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推进会4月21日举行。上海市委副书记廖国勋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对标对表党中央精神和市委要求,把牢方向、把握特点,全面提高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质量和水平,更好推动医疗事业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解放日报)


▪ 上海市:单位或个人可自愿自费预约进行核酸检测 

4月22日,上海发布消息,为支持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复工复产复学,满足社会需求,上海市单位或个人可按照自愿自费原则,预约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将对相关检测机构加强监督和指导。(上海发布平台)


▪ 上海市:2019上海户籍人口期望寿命83.66岁

4月24日,据上海卫健委消息,2019年上海市民三大健康指标继续保持国内领先,继续处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领先水平,户籍人口期望寿命83.66岁(男性81.27岁,女性86.14岁)、上海地区婴儿死亡率3.06‰、上海地区孕产妇死亡率3.51/10万。(新华网)


▪ 江苏省:5月1日起所有公立医院药品必须阳光采购 

4月22日,江苏省医疗保障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关于推进药品阳光采购的实施意见(试行)》。根据《实施意见》,从5月1日起,江苏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必须在省平台阳光采购、公开交易、应采尽采。《实施意见》旨在建立阳光透明的药品采购制度,营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聚焦降低药品价格,保障药品质量和供应,助推 " 三医 " 联动,进一步深化综合医改。(江南晚报)


▪ 江苏省:南京医保15项民生实事公布 

近日,南京市医保局出台《2020年南京医疗保障民生实事》,明确疫情防控期间,实施“长处方”报销政策;推动网上诊疗服务;提高医疗保障待遇;扩大医疗救助保障范围等十五项实事,为老百姓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现代快报)


▪ 江苏省:无锡疫情期间社会办养老机构 运营补贴标准上调15%

近日,无锡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国资委、市税务局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促进养老服务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助力困难老人和养老服务业渡过难关。意见明确给予养老服务机构政策扶持,疫情期间社会办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标准上调15%。(江南晚报)


▪ 浙江省:杭州启动低收入农户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

近日,杭州市启动2020年“春风行动”低收入农户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进一步推动“春风行动”向农村延伸,减轻低收入农户大病医疗负担。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建档的农村居民家庭,于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本人或者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造成生活困难的,均可申请救助。(人民网-浙江频道)


▪ 安徽省:合肥将打造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项目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项目建设招标正式启动。该项目为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项目,是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安徽省卫生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点实践。依托安徽省儿童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合作共建,旨在建设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惠及全省更多儿童。(合肥发布网)



NO.2 院校动态



▪ 上海交通大学:严隽琪在上海交大调研 

4月23日,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严隽琪在上海交通大学调研。调研期间,严隽琪听取了健康长三角研究院专题汇报,并强调研究院要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人才集聚优势,打造高水平智库,为国家保障和服务人民健康建言献策。(上海交通大学网站)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互联网医院上线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互联网门诊正式上线,首批提供在线诊疗服务的临床科室包括高血压科、肾脏内科、神经内科、皮肤科、泌尿外科、乳腺外科及烧伤整形科。可实现在线复诊、线上开单线下检测、线上开方线下配送等诊疗服务,还将通过推送健康宣教处方及复诊提醒等内容提供个性化的全方位健康服务体验。(瑞金医院网站)


▪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董涛团队在细菌Ⅵ型分泌系统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董涛团队发现细菌Ⅵ型分泌系统(T6SS)可以分泌一种新型的具有分子内伴侣的核酸酶毒素,并揭示了该毒素蛋白的分泌和自剪切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Intramolecular chaperone-mediated secretion of an Rhs effector toxin by a type VI secretion system”为题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该研究对下一步对T6SS进行合成生物学工具化改造和应用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上海交通大学网站)


▪ 复旦大学:第三届新冠肺炎多学科论坛线上召开 

4月25日,由华山感染主办的第三届新冠肺炎多学科论坛“走进常态防控”在线上举行。来自香港、美国、欧洲一线的防控专家以及深耕疫苗研发一线专家围绕常态化防控展开了超前思维下的深入讨论,围绕常态化防控下一系列科学和实践问题进行观点碰撞。(中国新闻网)


▪ 复旦大学:中英学者携手发现青少年多动及注意力缺陷等外向障碍的认知调控机制 

近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贾天野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冈特·舒曼共同领衔的国际团队,首次系统性地分析了青少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认知调控机制。他们发现,注意力缺陷障碍和品行障碍由行为抑制任务下的右侧下额叶区域共同调控,从而揭示了两者共病的脑网络机制,为跨疾病诊断及分型治疗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人类行为》。(新华社)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虞先濬团队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个体化诊疗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虞先濬教授领衔研究团队,通过研究发现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DNA损伤修复蛋白的表达特征,并据此建立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复发特征模型。该模型可以将术后患者分为复发低危人群、中危人群和高危人群三类,有利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术后随访策略的制定和个体化辅助治疗的决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外科学年鉴》(Annals of Surgery)。(复旦大学网站)


▪ 同济大学:同济王启刚团队仿生制备“人工多酶”,实现安全高效的肿瘤成像 

近日,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启刚团队从仿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种酶催化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ase)和金属配位交联方法成功制备出纳米人工多酶凝胶体系。该体系具有模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like)和过氧化物酶(POD-like)特性,可以实现肿瘤微环境级联催化的响应成像。相关研究成果以“Multienzyme‐Mimic Nanogels Synthesized by Biocatalytic ATRP and Metal Coordination for Bioresponsive Fluorescence Imaging”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ngewandte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德国应用化学》)上。(同济大学网站)


▪ 上海中医药大学:英文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医方案部分翻译完成并正式发布 

为了更好地将中国抗疫经验积极推广到全球,上海中医药大学组织权威专家翻译了《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英文版中医方案部分,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审定,于4月20日正式发布。(上海中医药大学网站)


▪ 南京中医药大学:新中药学院柳红团队研发出新型抗SARS-CoV-2病毒候选药物

近日,南京中医药大学新中药学院院长柳红教授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蒋华良院士研究团队与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团队合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一类结构新颖、高效、安全的靶向SARS-CoV-2病毒候选药物。该研究成果于4月22日在Science在线发表。(南京中医药大学网站)



NO.3 产业动态



▪ 上海市:上海汇禾医疗完成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近日,上海汇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宣布完成天使轮数千万人民币融资,本轮融资投资方为元禾原点,华兴Alpha任此次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后公司将开始投入批量生产,并与合作伙伴一起进行多种合作模式的探索。上海汇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目前核心产品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三尖瓣介入修复系统。(新浪医药)


▪ 上海市:上海中科新生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近2亿元A轮融资

4月23日,上海中科新生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为“中科新生命”)宣布完成了近2亿元的A轮融资,本轮领投方为鲁信创投和无锡金投,跟投方为广州趣道资产等。本轮融资所得将主要用于中科新生命建设质谱平台产能中心及超算中心,进行精准医疗产品研发,以及拓展国内外市场。中科新生命于2004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发起设立,前身为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蛋白质组研究分析中心(SIBS),是最早参与国际HLPP(肝脏)、HPPP(血浆)项目的平台之一,主要从事质谱技术的应用。(新浪医药)


▪ 上海市:复星健康等平台推出新冠核酸检测在线预约服务 

4月24日,复星健康、优医邦、宝宝树、小星医生、百合佳缘等平台在北京、上海等20城市推出新冠核酸检测在线预约服务。目前,部分企业员工跨城出行需要隔离14天,极大影响了复工复产效率;而通过线上预约检测,“确认健康”的过程将被最短压缩到一天内,并大幅减少交叉感染概率。(复星医药)


▪ 浙江省:杭州诺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完成2000万美元D轮融资

4月21日,诺辉健康正式公布完成2000万美元D轮融资,由专注于医疗健康投资的PE基金Omniscience资本领投,美国医疗健康基金Exome Asset Management,以及老股东启明创投、软银中国和美国杜克大学资产管理公司跟投。截至目前,诺辉健康已累计获得投资金额逾1.3亿美元。成立于2013年的诺辉健康,在北京、杭州、广州均设有医学检验实验室,现已推出针对肠癌、宫颈癌、胃癌和肺癌等居家早筛产品,服务客户300万以上。(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新闻整理:王恺宏

责任编辑:方    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