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领导者访谈
健康领导者访谈

薛 平:“健康中国”视角下的崇川模式与实践

2020-05-27

围绕医联体建设,强基层、提能力


主持人:

请您简要介绍崇川区社会卫生事业现状?


薛  平:

崇川区是南通市的主城区,人口超过80万。近年来,崇川区越来越重视公共事业,特别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这些年重点是围绕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公共卫生服务,让百姓更有获得感。同时也借助于医联体,下沉医疗资源,努力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服务体系。


崇川区的医联体建设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步伐迈得比较大。启动之初,崇川区区级医院就和市三级医院形成了紧密型医联体。当时通过公开招募的方式,把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财物,全面托管给三级医院,由三级医院来统筹发展、内部管理、薪酬改革等。虽然前期磨合经历了艰难的过程,但是通过近两年的运行,成效还是比较明显。例如,原先基层机构以公共卫生为主,医疗能力相对弱化。现在通过与三级医院合作,三级医院专家下沉到基层成为常态,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引入三级医院的管理理念,其次通过三级医院招聘补充基层医技人员、组织专家下沉社区带教指导,打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三级医院人员流动通道,促进基层服务能力的提升。2019年,群众对崇川区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跃升到了95%,这反映出近几年医联体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2020年,我们将继续推动医联体进一步提质增效。从长远来看,如何围绕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对接上海等地优质医疗资源,我们需要拿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


另外我想介绍崇川区在医养结合方面的探索。以往大家可能认为养老问题属于民政部门管理范畴。因为我连续7年担任人口计生委主任,所以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比较关注。这几年,我从医养结合角度进行思考,南通市崇川区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其中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了24%,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已经超过18%。人口老龄化给医养结合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另外,面对养老服务机构资源相对不足,我们探索出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医养融合的解决路径。


从卫健委角度来说,如何把医疗资源有效地嵌入到养老服务体系当中,是这两年思考的重点。当基层形成紧密型医联体后,依托专家下沉后的家庭医生工作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共同探索医院、社区、家庭护理的一体化。过去家庭医生签约强调的是全人口覆盖和重点人群,这两年,家庭医生工作室的建设基本做到了社区全覆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成为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实现养老服务人群全覆盖的基础上,崇川区还在基本医疗、公卫服务之外,提供一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到目前为止,崇川区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已经达到89个,在团队中有大医院的专科医生、基层社区的全科医生还有第三方养老机构等,有效地整合了资源。家庭医生团队每周至少有两个半天下沉到社区,主要完成两个任务——第一是驻点服务,为老百姓开展健康讲座、健康指导、慢病管理,提供健康咨询,完善居民健康档案等。第二是梳理百姓需求,家庭医生团队利用周末或者下班后的时间,根据前期了解到的需求,上门为百姓提供健康服务。如果遇到基层无法解决的问题,家庭医生反馈后,由上级医院做进一步处理。总之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让居家老人过上健康的老年生活。


“家庭病床”工作目前在崇川区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崇川区医疗资源相对紧张,如果把处在康复期或者病情稳定的老人留在医院,将会造成部分医疗资源的浪费。但是很多家庭本身不具备专业知识,他们非常希望得到专业的康复指导和护理。前面提到的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能够让老人在家中得到治疗和康复。我们现在要求家庭医生团队每周至少上门一次,第三方护理机构上门服务一到两次。从2019年起,脑卒中和骨折病人在大医院接受治疗,待病情平稳以后转诊到社区。社区医疗机构判断病人是否有长期康复护理的需求,根据病人意愿,依托专家诊疗团队,为病人提供手术后半个月到三个月护理计划,然后由护理机构具体执行。产生费用由三方共同承担,其中医保、政府补贴和个人支付各占三分之一。今年政府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每位病人补贴2400元,解决了很多家庭的现实需求,深受好评。此外,老年人每年一次免费健康体检、秋冬季肺炎疫苗免费接种、慢病的免费随访等都在常态化开展。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崇川区参考杭州、宁波等地按项目实施分类量化,为每个项目设定工作量、量化指标、考核要求,配套相应经费,着力调动基层积极性。崇川区公共卫生资金的保障水平较高,2019年已经达到了人均政府出资100元,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



在城市建设的每个局部融入健康元素

主持人: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崇川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有无相关计划?如何打造健康崇川?如何考评进度和质量?


薛  平: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以后,我们广泛听取了相关部门的意见。规划纲要的要求是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所以我们结合崇川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自身定位的细化方案。崇川区是国家级的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也是江苏省级的健康促进区,同时我们正在创建国家级的健康促进示范区。所以更多的还是绕大健康的理念,从提升全民的健康素养、优化区域内健康环境,到整个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方式的培育等各方面。为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年度工作举措和评价跟踪体系。


比如2019年的目标是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我们要求在城市建设的每个局部融入健康元素。我们创建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街道、健康机关等,同时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健康讲师团举办大型区级健康讲座活动达到了10场以上,街道社区级健康讲座活动超过1000场,新增或者培育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员达到500名,总数超过1500名。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推出了健康崇川APP、开展招募志愿者活动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活动,有效扩大了影响力。


主持人:

在推进的过程中是不是存在一些障碍或者阻力?有没有遇到问题?


薛  平:

健康促进工作的重点、难点是儿童群体的健康教育工作,因为健康生活方式要从小养成。从原有的计划生育到现在生育政策放开,时间相对比较短,所以优生、优育、优教,无论在政府管理层面还是家庭认识上都需要一个过程。托育工作成为当前工作的难点,在这项工作的推进上面,我们遇到了一定的阻力,比如说机构的设立十分困难。困难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规范的标准,二是缺失评价的体系,三是在十三五规划当中没有布局。



找准定位,做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健康践行者


主持人:

对于未来长三角区域卫生健康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作为崇川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您有哪些期待,未来如何在长三角一体化中融合发展?


薛  平:

在长三角区域,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人才、医疗资源等在国际上都是比较领先的,今后可以拓展覆盖到整个长三角区域。崇川区是南通的主城区,虽然本地也有优质的医疗资源,但是和上海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已经开展的医疗资源对接工作主要有: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上海仁济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通市口腔医院和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等。但是我认为要真正实现长三角医疗一体化,还要做一些深度的研究。南通市有一定的区位优势,目前交通一体化已经在逐步完善,南通的机场、高铁、市内地铁都在和上海对接,与上海往来十分便捷。但是在南通市的招商引资工作中,对健康服务产业尚不够重视,政府应该在医疗服务规划方面做好布局,出台配套政策吸引上海优质资源向南通倾斜,这对于政府来说也是服务民生中可以有所作为的地方。


除了医疗资源的布局,还要注重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目前上海和南通的部分医院已经打通了医保结算,但是真正实现区域医疗的互联互通,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说南通老百姓找上海的专家看病,还是要面对一整套比较繁琐的转诊体系。另外,健康服务的“三驾马车”:医疗、医保、医药整体统筹还不到位。我们希望将来可以深度融合到长三角一体化中。


主持人:

您对崇川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有什么打算和期许?


薛  平:

我们正在做十四五规划,规划主要围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调整和布局。首先,在技术建设上,要具备将来对接长三角各地区医疗资源的能力。其次,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努力培养托幼、养老服务的专业化人员,探索激励机制留住人才。最后,在居民健康指导上,从大健康角度出发,拿出具体操作办法。从长远来看,南通市的医疗行业要抓住机遇,找准自身的定位,做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健康践行者。



采访:刘思言

编辑:王恺宏

声明:文章为上海交大健康长三角研究院原创作品,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如需转载,敬请联系授权。

邮箱:cher0110@s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