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声音
媒体声音
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声音

声 音 | 罗津:一体化发展 须聚焦系统集成

2021-06-21

    

      长三角各地在医养结合方面的资源禀赋存在较大差异。促进区域间养老服务资源要素充分流动和高效配置,对于加快推进区域养老服务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未来长三角地区的医养结合发展路径,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持续优化。


推进标准互认


      实现区域医养结合服务一体化发展目标,真正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首要是做到“政策通关、标准互认”。三省一市需进一步加强互动、增强融合,尽快建立长三角区域内统一的医养结合行业服务规范与标准。


       可探索建立第三评方估服务机制,寻找符合资质的专业评估机构和人员,以统一的评估标准,对各地入住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老年人进行评估分级分类。


       此外,三省一市应建立和完善医养结合数据的互联互通与共享机制,制作长三角地区的“线上+线下”医养结合服务地图,建立区域统一的养老机构诚信系统与“黑名单”制度等。通过区域养老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让老人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强化协同治理


      三省一市的各地政府部门可设置医养结合管理协作委员会,统筹区域内医养结合资源分配和要素流动,优化和提升区域内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协作委员会可由地区卫生健康、民政、医保、体育等相关部门共同组成,围绕该地区医养结合工作,促进各相关部门建立顺畅、高效的业务衔接与合作。此外,该委员会还负责牵头组织制订区域内的行业发展规划,对医养结合机构实施分类管理和指导等。


完善人才培养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长三角区域医养结合服务的实际需求也将不断扩大,全科医生、专科医生、专业护理人员等会出现较大缺口。


      针对这个问题,有关部门亟须完善现有人才培养、培训和质量评价体系。长三角各省市应积极应对、统一规划,针对各类型专业人员的现有存量、老龄人口需求总量和人才缺口数量进行调研排摸,并据此制订区域总体及各地区的专业人员培养规划方案。


      在各地区的医养结合机构中,设立全科医生的轮换执业机制。将医养结合机构的专业护理人员纳入卫生健康部门统一管理,构建鼓励实习医生进入医养结合机构服务的临床实训机制,同时完善配套的资源投入、薪酬待遇及激励机制。


提升服务内涵


      医养结合除了要基于老年人的需求,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外,还包括疾病早期预防、疾病诊治、康复保健、医疗护理和临终关怀等内容。医养结合服务是集上述内容于一体的连续性、综合性的服务模式。但我国的医养结合实践往往将重点放在老年人养老护理和疾病诊断等方面,忽视了诸如疾病筛查、健康指导、心理慰藉等早期的“治未病”服务。


      未来,长三角地区的医养结合服务要从满足老年人需求和生活习惯的角度出发,从全人口统计、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分类别制订可持续、可预期的医养结合发展规划。在医养结合机构中,应突出急症救护、慢性病预防、康复护理、心理健康咨询、临终关怀等相关医疗需求,针对不同生命阶段的老年人,构建全功能、连贯性的医养结合服务机制。

 

作者简介:

罗津,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院长助理、专职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