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 态
动 态
当前位置:首页> 动 态

健康长三角研究院共同举办第19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系列活动暨敬老月系列之“长寿论坛”上海市老年学青年学者社区科普活动

2020-11-04

2020年10月30日下午,由上海市老年学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联合主办,上海市老年学学会青年学者专委会、老龄产业专委会具体承办,长寿街道老龄工作促进会、上海长寿敬老志愿者指导中心、长三角老龄科研联盟共同承办的“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发展”第19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之“长寿论坛”老年学青年学者社区科普活动顺利举行。

本次活动为上海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汇集青年学者才智,引导青年老年学研究者聚焦上海老龄事业发展主要方向,为基层政府、职能部门及服务商提供最新的研究课题成果,聚焦“社区场景下的医养融合路径研究与探索”内容,分为“青年视角”与“社区实践”两个板块。长寿路街道服务办殷佳菁副主任对本次活动落地长寿表示感谢:长寿路街道常住人口14万,户籍人口10万,其中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3.8万,占户籍人口的38.22%,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及各个居民区都把服务老人、关怀老人作为社区工作重点,希望借此平台各位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多莅临指导,为基层工作传经送宝。

在“青年视角”环节,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三位青年学者,分别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角色定位、智慧养老、居家服务中心医养结合困境角度阐述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上海市老年学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桂世勋点评认为:年轻人有创新精神,注重实地调查,能够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针对各团队的研究成果提出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进一步辨析医养结合概念,不能定位过窄。建议各研究团队就研究的某个方面进行深入,为团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建议。上海市老年学学会老龄产业委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录法教授作为点评嘉宾,首先建议同学们深入探讨如何解决目前医养问题的痛点,如医疗机构没有重视上门服务而导致的供需不匹配问题。其次,他认为目前有关医养结合的很多问题需要从大局着眼,进行跨学科研究。社区在医养结合方面可以起到很大作用。最后,智慧医疗可以与上海市的两网统管相结合,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


长寿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鲍芸主任分享了“长寿路街道健康共同体项目”探索,介绍了长寿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在康养结合方面的努力,主要打造了健康共同体的项目,由社区服务中心牵头联合8家医院,共同为老人提供医+护+养+康+宣等全方位的服务。上海市老年学学会老龄产业委副主任、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龚秀全点评指出,该项目对进一步做好健康社区的建设大有裨益。上海市老年学学会青年专业委秘书长、复旦大学副教授陈琳点评认为,项目很完善和全面,注意到疫情中每个人的需求,注意到不同年龄层老人的不同需求,是很好的尝试和很大的进步。上海市老年学学会青年专业委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刘晴暄评价到,项目做了大量的工作,反应了社区对于健康议题的重视程度,也为将来进一步重新定义“医养融合”提供了思考方向。


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中心分享了最新家庭“两床”制度整合的可行性研究。上海市老年学学会副秘书长杨一明提出,加强“两床融合”议题与现在推进的老吾老计划的结合,促进护理队伍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上海市老年学学会老龄产业委顾问孙鹏镖认为,“两床融合”的选题难度虽大,但是非常好的选题,为“医养融合”的发展提供了路径。上海市卫生与健康发展研究中心陈蓉对报告的整体框架的搭建提出很多可行性的建议。


活动最后,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中心陈以文表示:感谢各位专家和学者对以上课题的指导表示感谢,也对今天到场关心老年学发展的所有来宾表示欢迎。活动现场长寿路街道老龄工作促进会、长寿敬老志愿者中心、广东老林家具等社会各位以及来自高校和社区近20人参加。


据悉,第19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以“奋进新时代 筑梦新发展”为主题,本届科普活动周期间将推出百余项精彩纷呈的社科普及活动。在为期一周的科学普及活动中,承办方上海长寿敬老志愿者指导中心通过社区展示、科普活动、主题讲座等形式,为社区老人开展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