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 态
动 态
当前位置:首页> 动 态

立足“三个注重” 拓展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内涵

2023-02-10

编者按: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很长一段时间的基本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的长期战略任务。为推进健康上海行动,深化爱国卫生运动,提升上海市民健康素养和城市软实力,上海市启动实施了健康上海行动专项项目(2022—2024年)。其中,老年友好社区健康支持性环境的示范点设计和建设是项目的重要环节。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中心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系统性地研究并建构了老年友好型社区健康支持环境的理论框架,并在长宁区和崇明区开展了相关试点工作。

本系列由《健康报》与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特别策划。

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

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 江亦翡

绿八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刘观锡

营造方便可及、功能齐备、安全有效的健康支持性环境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必然之举,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采取经济措施鼓励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健康教育信息、发动社会广泛参与等举措,都是创建健康支持性环境的重要途径。在深度老龄化的背景下,在社区中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对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上海市在营造社区健康支持环境、积极应对老龄化的过程中,不仅参照常规建设方案,而且结合实际情况,适度拓展了健康支持环境建设的内涵,有力地促进了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建设。

注重社区适老化改造

上海市在社区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过程中,积极适应老龄化的趋势,根据老年人特点,对社区中的基础设施实施了经济、适宜的改造,最大程度支持老年人的独立活动,达到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目的。通过居室适老化改造、社区道路和照明设备的改造、采取防滑防摔设计、设置体育锻炼设施、控制污染和噪声等综合措施,为老年人营造宽松、温暖、适宜的生活环境。社区绿地和健康步道等设施的嵌入,进一步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长宁区新泾镇绿八居民区在探索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过程中,坚持需求导向,打造了上海市目前最大的社区级生境花园——绿八乐颐生境花园。社区依托各方资源,建设了包括“老少同乐坊”“屋顶花园”“电梯凌云”等民生设施和人文景观的“绿八十景图”,不仅为老年人创建了游览、休憩的安全场所,也为广大居民提供了健康休闲的环境,确保了健康的公益性、公共性和公平性,形成了具有绿八居民区特色的健康支持性环境。

注重消除“数字鸿沟”

健康宣教和健康信息的传播对于维护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是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不可缺失的一环。上海市不断创新社区健康信息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在传统健康知识讲座、社区展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高效、便捷地宣传各类权威健康信息、生活服务信息和专业家庭照护信息等。

在新泾镇“智慧助老行动”中,社区通过专业组织,辅导老年人正确使用智能手机和智能设备,有效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长宁区结合“两张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打造了政务服务“一键延伸办”服务点,拓展“一网通办”服务项目,实现社区事务远程办结、一次办结,使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便捷的政务服务。

注重维持老年人社会功能

在老年人群中,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有助于减缓压力,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升幸福感,适宜的社交活动对于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上海市在营造社区健康支持性环境的过程中,非常注重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社区活动,引领家园共治,增进和谐共融。社区举办的小手拉大手、趣味运动会、邻里互助等活动,以及针对老年人的合唱、舞蹈、曲艺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老年人在社区中的社会交往。另外,社区工作者还积极面向特定老年人开展探望访视、电话关爱、陪同就医、居家照护等支持性的情感服务。这些关爱服务使社区中的老年人与社会的联结程度进一步加强,帮助老年人维持社会功能。

社区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关键在于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上海市在社区实践中,摸索出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街镇和社区搭台、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的工作模式。在该模式下,政府提供政策配套和行政支持,有关部门切实协作履责,统筹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相关各方搭建多层次的沟通协调平台,社区与居民积极互动。通过多方配合,社区健康支持性环境营造在目标统一的前提下,具有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征,切实满足广大居民的差异化需求,从而有力地保障了社区建设活动的持续开展,为全市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文转发自《健康报》(2023年01月30日第5版)



图文丨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中心联合课题组

撰稿丨江亦翡 刘观锡

编辑丨朱清亮 胡启元 李成新

审核丨张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