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 态
动 态
当前位置:首页> 动 态

让居民参与健康环境治理

2023-02-10

编者按: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很长一段时间的基本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的长期战略任务。为推进健康上海行动,深化爱国卫生运动,提升上海市民健康素养和城市软实力,上海市启动实施了健康上海行动专项项目(2022—2024年)。其中,老年友好社区健康支持性环境的示范点设计和建设是项目的重要环节。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中心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系统性地研究并建构了老年友好型社区健康支持环境的理论框架,并在长宁区和崇明区开展了相关试点工作。

本系列由《健康报》与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特别策划。


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 蒋锋 张录法

营造健康的社区环境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贯彻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而社区环境作为一个公共产品,其提供者应该包括居民自己。社区居民的日常行为直接关系到社区环境的质量,社区健康环境的营造和治理离不开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仅靠政府、居委会、物业公司等管理方,无法有效地维护社区健康环境。

如何创新工作机制,让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健康环境治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探索共建共治路径

在基层治理实践中,上海市逐步探索出居民共同参与的机制,让包括居民在内的各方协同建设和维护社区健康环境,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在试点早期阶段,许多社区组建了居民兴趣小组,居民以个人兴趣为纽带,共同开展活动。但实践中我们发现,该模式很难转型升级成为面向社区的公益性组织,推动居民从兴趣活动转向以居民自治为核心的社区健康环境治理也就无从谈起。

为此,上海市各级政府积极探索社区健康环境治理的供给侧改革,通过政府与居民共同制订计划、共同创造和共同管理健康环境的行动策略,构建出新型社区健康环境治理机制。各方在协商中不断提升互信程度,达成一致行动意见,共同营造满足居民需求的社区健康环境。

在上海的社区健康环境治理实践中,往往先由社区居民表达寻求社区环境改变的诉求,通过基层政府的资源赋能,在其他社区居民的积极响应和社会专业力量的技术支持下,社区健康环境建设得以持续推进。

实践证明,居民对社区健康环境治理效果的积极回应,可为社区健康环境建设提供持续动力。当居民采取了积极行动,并感受到社区健康环境的可喜变化,则会在外在物质激励和内在精神激励的驱动下,促进形成新一轮的社区共建行动。正是这些正向反馈,不断把居民参与社区健康环境建设活动向前推进。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引导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健康环境建设,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在基层党建的引领下,居民社区健康环境建设得以汇聚多方力量,调动社区内各种资源,共同构建良性的互动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以社区居民为代表的各种内部因素,在基层党建引领的外部影响下积极发挥作用,“以居民需求为中心”则是各方共同的情感基础和价值追求。

发动居民参与社区健康环境治理,首先是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对社区居民中的积极分子进行动员,进而调动退休党员、楼组长等志愿者加入,然后吸引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其中。在这些居民中,积极“发挥余热”的老年人群体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既有充足的时间,又有丰富的人脉资源,在处理社区环境治理难题时,往往能贡献新思路、新办法。目前来看,这种梯度参与模式,既保证了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健康环境建设的有效性,又保证了建设过程的有序性和公平性。

基层政府在社区健康环境建设和治理过程中,通常采取政策支持、资源供给、统筹协调等方式,促进居民参与社区健康环境建设。这也充分体现了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府的角色和职能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与居民和其他社会主体的关系不再像过去那样,是单纯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而是一种协同的共治关系。这也是对“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生动阐释。

在具体实践中,基层政府常常通过设立社区发展专项基金,为居民参与社区健康环境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社区根据居民的需求,积极向基层政府申报自治建设项目,在街道自治办公室等部门的支持下,通过专项基金为社区健康环境治理项目提供财务保障。有了专项基金保障,广大居民可以从自身需求出发,不断丰富社区健康环境建设的具体内容,进一步优化社区健康环境的供给方式,提升供给效能。


本文转发自《健康报》(2023年01月30日第5版)


图文丨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中心联合课题组

撰稿丨蒋锋 张录法

编辑丨朱清亮 胡启元 李成新

审核丨张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