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首页> 研究成果

“体医康养护”一体化抗疫研究②:推动平台建设,筑造抗疫闭环防线

2020-09-25

二、推动“体医康护养”一体化平台建设筑造抗疫闭环防线

1.“体医康护养”一体化平台建设内涵

为了应对老龄化、推进全民健康、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国家相继推出了“医养结合”“体医结合”“医联体”“分级诊疗制度”等改革举措。在此基础上,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求新求精、研以致用,将健康服务的视野在广度和深度上再次延伸,提出“体医康护养”一体化的概念和建设策略,即通过医疗、中医药、养老、体育、健康服务等相关行业的资源、技术、服务、管理要素的整合, 以健康大数据、智慧医疗和智能化穿戴设备的科技力量为驱动,促进健康管理、健康干预、预防、治疗、护理、康复、养老等领域内的机构联动与相互协作,提供以人为中心的、连续性、整体化、全过程的健康服务,从而达成以较低成本取得较高健康绩效,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的总体目标。

 

“体医康护养”一体化平台建设的思路完美诠释了“通过有组织的社会、机构、公众及个人的努力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健康的科学和艺术”这一公共卫生的定义和内涵,特别在整合与协调运动指导、急症转诊、中长期护理、预防保健、康复治疗等资源方面具有效率高、反应快和可持续性强等特点,也有效衔接了从针对致病危险因素的第一级预防,到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原则的第二级预防,再到以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和伤残、改善生存质量为使命的第三级预防这一完整的疾病预防通路,有效形成(1)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闭环防线;同时,因为不仅涵盖被服务人群从前端的健康管理、慢病管控到后端的疾病康复、老年人群的失能照护、临终关怀等,同时将医护人员等在此体系中提供服务的人群也纳入到关注的对象中,进而形成(2)覆盖全人群的健康闭环防线,示意图如上。

2. “体医康护养”一体化平台建设的作用和价值

“健康中国”宏伟蓝图的目标达成,健康预期寿命延长的愿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实现,这有赖于《“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健康优先的思想观念、研究重心和经费投入的全方位战略“前移”,也有赖于《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十五项重大行动的有效推进。在此过程中,首先针对致病因素的一级预防的内容最为基础、涵盖面最广,需要得到高度重视、各项举措落实到位,从而相应降低二级、三级预防的压力。“体医康护养”一体化平台立足于使人民群众能够享有性价比更高、服务质量更好、更能适应人口变化的卫生健康服务这一核心理念,紧紧围绕健康行动的基本路径,对于健康人群,通过传播健康知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健身、开展低成本的疾病预防、进行医疗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对于慢病人群和老年人群,通过健康教育、运动干预、促使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等预防性措施,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控制慢病的进程、减少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减轻医疗负担、减低死亡率、延长健康预期寿命。


针对突然暴发的疫情,在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这三个传染病的重点环节中,“体医康护养”一体化作为融合型平台,可以协助疾控中心、社区等部门开展针对重点人群和分层人群的持续监控、追踪、干预和管理,为优化隔离和检疫等疫情应对策略、高风险人群保护及病人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1) 普知识:以史为鉴,外防扩散,内养正气,重“治未病”

从历史上看,抗击由细菌、病毒等致病因素诱发的传染性疾病大暴发,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始终随行的一项艰巨任务。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传染病一直如影随形。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可谓是人类与细菌、病毒的抗争史。现代流行病学认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传染病防控的治本之策,而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需要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以控制传染病的发展。夏商周时期对隔断传染源以防止疫病继续扩大的思想已经产生。《易·兑卦》九四爻辞说:“介疾有喜。”介即隔离。(王弼注释道:“闲邪防疾,空其有喜也。” )为防治疫疾扩大,严格进行隔离,切断传染源的思想在《庄子· 外篇》也有体现。在加强疫情防护的同时,提高自身抵抗力,也同样重要,可以归入保护高风险易感人群的措施中。《黄帝内经·素问》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谓“正气”,实际上是维护人体健康的脏腑生理功能的动力和抵抗病邪的抗病能力,即现代医学所指的免疫功能、调节功能和各种代偿功能等;所谓“邪气”,是风寒、空气污染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泛称。正气充盛,可以保持人体内阴阳平衡,更好地适应外界变化。


而在此次疫情中,中医药在疫病防治全过程、全方面发挥出了特殊作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可改善症状、缩短疗程、控制炎症过度反应、防止病情恶化、降低重症发生率、促进康复进程等。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的观念能够通过“体医康护养”一体化平台得以体现和落实。临床发现新冠病毒肺炎具有自限性疾病的特点,致死率低于SARSEbola病毒。自限性疾病是指大多数不需要用药物治疗或医学手段干预,比如水痘、病毒性感冒、亚急性甲状腺炎等通过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力可以逐渐痊愈的疾病。因此,提高自身机体免疫力即中医所说的“正气”是防疫的关键。

(2) 低成本:运动是低成本易推广的良药

在影响医疗费用的因素中,患病率比死亡率更重要,而年龄与患病率有显著的强相关关系,因此年龄是影响人均医疗费用的最主要因素。国内数据也表明由于老年人的患病率和患病时间都超过其他年龄段人口,因而老年人数量增加及其对医疗需求的增加会导致费用的上升。同时,研究也显示:在假定人口健康水平随着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而同步提升的动态年龄标准下,健康水平的改善将大大节约医疗卫生费用,老年人口卫生费用的增长速度将放缓,大大低于不考虑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消费偏好等其他因素影响的静态视角下做的预测。


美国运动医学会和美国医学会在2007年提出“运动是良医”的健康促进项目,2010年召开探讨运动处方的“运动是良医”全球大会;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由疾病预防、临床康复和运动科学等领域专家组成的“运动是良医中国工作组”加入该行动计划, 2016年“运动是良医”写入国务院颁布的十三五《全民健身计划》。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动以养阳,静以养阴”,运动是提升阳气和抵抗力的有效途径。《庄子·刻意》篇中有“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的内容。西晋陈寿《三国志·华佗传》及南北朝名医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均有五禽戏的记载,华佗依据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象、经络、气血理论,观察鸟兽活动姿态,模仿虎、鹿、猿、熊、鸟等动物形象和动作,以带动不同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充分诱导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五十年代初,毛泽东就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成立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出通过运动增强体质,为生产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这一重要思想。


国内外多项研究已证实,科学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研究发现,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有效增强免疫系统的机能,从而能够更好的抵御病毒。运动不仅可以用于预防,对减少各类慢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作用;还有助于疾病的康复。2018年,《广州日报》报道了钟南山团队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PD》《CHEST》国际医学专业期刊的研究成果,认为太极拳是传统肺康复锻炼合适的替代方法,甚至可能获得更好的远期收益;打太极拳除了能锻炼下肢肌力,又有助于调整呼吸,具有缓解慢阻肺气促困扰的效果。


近年来,预防和治疗抑郁成为公共卫生学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规律运动可被视为是一种情绪调节剂,对身体健康、认知功能和情绪障碍(如焦虑和抑郁等)具有显著的改善和治疗效果。研究表明,HPA轴、神经可塑性、单胺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炎症反应、神经环路、表观遗传学机制、注意力分散、自我效能感及社会交互作用等均有可能涉及焦虑和抑郁的发病机制。而运动抗压的机制也与这些相关,运动可能通过改变以上中介变量,而影响焦虑和抑郁。此外,久坐行为是抑郁症的危险因素之一;抑郁和久坐行为均与炎症风险标志物存在正向联系。日常体育锻炼活动对患者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且与健康人罹患抑郁症的低风险有关。


运动改变生活,能带来更高的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钟南山院士推荐慢跑、游泳、太极拳运动和抗阻训练等,不仅对机体的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积极情绪的产生和维持。特别要说明的是,西方医学把太极拳、瑜伽、健身气功和针灸等归结为身心运动(Body-Mind Exercise),作为补充替代医学,是临床治疗的辅助和补充,这些运动虽然运动强度不高,但对于身心健康仍有独特的作用。在此处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传统健身功法与中药一起,被应用在武汉方舱医院的轻症病人身上,帮助他们缓解症状、缩短病程。中国康复医学会也针对新冠肺炎的呼吸康复给出了包括运动处方在内的指导意见,以帮助出院患者的身心功能、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能力的全面恢复。

(3) 全身心:面对疫情,心理和身体防护同样重要

疫情突发状况造成心理应激反应,研究表明当应激反应过度时,人们极有可能出现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发展为病态。经历应激事件超过20分钟,皮质醇就会分泌。事件持续时间越长,损害越大,免疫力下降、情绪波动增加。在重大灾难面前,人们看到了生命的无常和脆弱,对生活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焦虑(Anxiety)是由于对亲人或者自己的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紧张和持续担心,从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临床研究发现,焦虑水平与视屏时间(电子屏幕接触时间)、身体活动量等都有相关性;对于焦虑患者,可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抑郁(Depression)的典型表现就是情趣低落、兴趣或愉快感缺乏及意志行为减退,会导致人们持续的悲伤和失去兴趣。


人的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又互相制约。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载体,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条件和保证。在大脑皮层统一指挥下,各生理系统协调活动。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能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提高免疫力,有益于身体健康;消极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使人容易患生理疾病。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体验多,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中,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免疫力显著下降,影响生理功能而产生身体的疾患。因此,在疫情期间,关注心理变化、保持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


由于当前我国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从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的路径出发,心理健康促进和全民健身一样,也成为“健康中国”十五项重大行动之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干预,提高心理健康意识、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结合运动调节情绪等三级预防的措施有利于个体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根据“党政领导、卫健为主、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要求,“体医康护养”一体化平台能够协同各类医疗机构、专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社会其他单位、组织,共同促进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报告执笔者:王会儒,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教授,健康长三角研究院体医康养护研究中心(筹)主任;姚忆,博士,上海慈勇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袁晓玲,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护理学院讲师;徐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乔均,上海第二康复医院副主任医师)